临床上所谓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就是由于面部相对表浅的真皮层毛细血管持续扩张所致,也是我们常说的“红血丝”,治疗面部红血丝的方法有:激光或者药物治疗。
近年来,激光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药物效果有限,若使用有缩血管作用的口服药物,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临床上应谨慎选择。
同时,为了让临床医生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问题上更加得心应手,这里整理几篇具有前瞻性研究的文献“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及联合疗法的应用”共大家参考。
1、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摘要:《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文献,其于2008年在河南外科学杂志发表。利用强脉冲光嫩肤仪治疗了117例该类患者,入选的病例均为中、重度病例。采用 Energist ULTRA可变强脉冲光系统,波长530~950nm,光斑为矩形,光斑面积为50mm×10mm,每列脉冲由4~15个分脉冲组成,其分脉宽为5ms,延时时间为2~20ms,能量密度为22~38J/cm²。患者取仰卧位治疗部位用耦合剂覆盖,针对皮损逐个光斑进行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间隔1~2个月。
治疗中患者无水肿、结痂、脱痂等过程,无痛苦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从观察的117例中无一例出现副作用,因此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强脉冲光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强脉冲光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文献,其于2020年在临床皮肤科杂志第10期发表。采用强脉冲光改良的完美脉冲技术(AOPT)治疗模式下3 种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 149 例。治疗组采用血管滤光片(530~650 nm 和900~1 200 nm);对照 1 组采用 560~1 200 nm 滤光片,对照 2 组采用 590~1 200 nm 滤光片。主要观察指标为毛细血管扩张严重程度、面部不适感及术后不良反应。
结论:不同波段的强脉冲光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不同,强脉冲光血管滤光片(530~650 nm 和 900~1 200 nm)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观察
摘要:《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观察》文献,其于2019年在“中国美容医学”第3期发表。将10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就医者随机分为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给予560~1 200nm强脉冲光治疗,Nd:YAG激光组使用1 064nm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联合治疗,各组均每4~8周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按照毛细血管扩张7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联合治疗组>Nd:YAG激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治疗次数对比,强脉冲光治疗组>Nd:YAG激光组>联合治疗组。三组间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好且治疗次数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4、强脉冲光和超脉冲 CO2 激光联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摘要:《强脉冲光和超脉冲 CO2 激光联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20 例临床观察》文献,其于2017年在“中国医疗美容”第9期发表。主要对 20 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联合运用强脉冲光和超脉冲 CO2 激光,依据症状轻重,选择不同的技术参数进行治疗,20 例患者经 1-3 次治疗,总有效率达 75%,均无瘢痕及色素形成。
结论:强脉冲光和超脉冲 CO2 激光联合运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治疗次数。
本次临床文献分析整理就到这里,更多文献整理与解读就持续进行,希望能给更多临床医生带来参考与指导。
同时,想了解更多光电美容仪器的治疗原理和皮肤美容专业知识,欢迎参与全联《光电美容操作规范化精英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