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抱书
李希凡读者并不陌生,当代红学家,铁杆曹学家。李希凡的《红楼梦》人物论笔者未能阅读全文,不知详情。这里要说的是李希凡批判俞平伯是立不住脚的,为何能被红学界所推崇?这无疑是红学界的乱象根源,俞老临终抛下了红学家们都是反《红楼梦》的结论不无道理。
李希凡、蓝翎合作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和其他”一文,目前网络上可查阅,文章大概写于1954年。这是一篇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简论》的半学术性文章,矛头锋利,措辞激烈,完胜当下反曹学批判。
笔者没能查阅到俞老的《红楼梦简论》,只有李希凡、蓝翎批判俞老的文章。笔者就事论事,仅对李希凡、蓝翎的学术论断进行反驳。从全文构架看,李、蓝二人基本是以曹寅家世为依据,结合教条主义主观认为《红楼梦》艺术思想是反封建的作品。对俞平伯的观点妄加批判,如“怨而不怒”论,李、蓝以政治标准抨击俞是反社会主义的观点,二人竟然认为:“评价一部作品不能以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为依据”。这是什么逻辑,不去尊重作品,而脱离文本将自己的认知强加给一部作品。
俞平伯认为钗、黛合用判词,说明二者在作者心中是平等对待的,李、蓝二人就批判这是形式主义,用表象看本质。当然,作者写钗、黛是否合二为一尚无定论,但二人并未抓住本质,不过是半斤八两之说。更不要说李、蓝将钗、黛视为对立的角色,这与原著有明显出入。
对俞平伯认为的:“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李、蓝用传统文学发展过程进行批判,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在《红楼梦》受到西厢的影响上,又观点一致,这种说法太过牵强,《红楼梦》何止受此二书之影响,细究起来,前人诸多作品对作者都有深远影响。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集传统文学的大成者,也被李、蓝二人批判是唯心主义,这又是什么认知呢?
李、蓝二人洋洋洒洒大论《红楼梦》是人民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继承了各类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重点发展了小说和戏曲的口语化。可二人仅凭胡适所谓的考证,至死坚持作者是曹寅后人曹霑,这不是自己在打脸吗?有何颜面去见曹公?
对于李希凡的红学大作,笔者仅查阅到一个转载的文章,只读了“贾政篇”的开头,竟然发现李希凡不知“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什么意思,也不识“天生我材必有用”为什么用材而不是才。李希凡《红楼梦》人物论,竟然不知作者用“材”之意,自以为是“才”,有学识的都知道两字本义并不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