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的内涵
运用理解的手段对社会世界所进行的释义性描述或解释
特点
-
自然性:注重自然情景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开放性思维。与定量方法的变量简化和控制形成鲜明对照
-
灵活性:非标准化。研究议题的突生性。
-
理解性:从主观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生活世界。总体性:未把现象简化,通盘考虑。
-
情境敏感性:对事物所处情境的敏锐感知。深度:详细、全面、深入。
-
归纳法:通过对定性资料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新现象或提出新的理论。
-
反省性: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交流是研究的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者对它们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资料,成为研究的一部分。
-
互动性:强调研究是嵌入在真实世界的社会互动,研究者是一种社会角色,因而要遵循社会互动的逻辑与规范。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
方法论
-
逻辑:归纳与演绎(从前提出发检验理论,测量经验指标)
-
目标:理论建构(定性)与理论验证定量),“从地上到天上,从天上到地上
-
取向:主位与客位,实证与理解
-
情境:自然情境(定性)与人为情境(定量)
-
深度:局内人现实(定性)与局外人现实(定量)
-
标准:弹性化与标准化(定性)开放与封闭(定量)
-
外推:垂直外推(定性)与水平外推(定量)
研究对象
-
主观意义(意图、目的、重要性)
-
碱默知识(理所当然的做事方式)
-
深层文化心理
定义研究的具体方法
访谈
● 半标准访谈:具有强烈的针对性,重构主观理论
-
开放性提问,如:为什么人们会彼此信任,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被访谈者会根据白己现有的知识来回答。
-
理论驱导或假设驱导提问:关于文献观点或研究者自已的预设的提问。这些提问用来帮助被访谈者,使其隐含知识变得明了。被访谈者会根据是查符合自己的主观理论来决定接受或拒绝这些提问中的观点
-
对阵性提问:根据被访谈者回答中提出的理论,故意提出相反的命题,以确认被访谈者白己的主观理论
● 结构放置技巧(SLT):在与一个被访谈员访谈之后的一到两个星期,安排第二次访谈,并运用结构放置技术
● 叙事访谈:受访者较强的开放性,传记性或生活历程研究
-
原则:访谈者要求受访者叙述某个他/她所参与其中的领域的历史。
-
任务:使受访者把在该领城从头到尾发生的各种事件作为一个连贯的故事讲述出来。
-
方法:最早是在研究本地权力结构和决策的研究情景中发展起来的
-
生活史研究:个人生活历程的过程结构
-
优势特点:解决了半结构访谈的两难:谈话的自由展开与访谈提纲的导向性和干预性、允许受访者有足够的时间(几个小时)来讲述故事。具体的、加深理解的插问和追问延迟到受访者谈话结束以后进行。
● 情景访谈:情景提问(开放性)-语义提问(概括性)
-
情景知识与语义知识:同时获取情景知识和语义知识。访谈注重具体的情景和事件
-
情景知识:与具体情景和场合相联系的体验叙述。情景过程成为知识单位
-
语义知识:从具体事件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假定和命题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成为知识单位
-
要素步骤:告诉对方游戏规则,问相对空泛的情景(情景知识)+语义提问问道一般性的提问(语义知识)
-
访谈解释:使受访者熟悉访谈形式,解释访谈的原则(在这次访谈中,我会不断地要求你叙述你所经历的使用技术产品的情形)。
● 一般访谈技巧
-
开场白:开场白不必过长,而是要简明扼要、直理解
-
问题类型
-
体验与行为问题:这个国庆节你做了什么?这一天你是怎么过的?
-
意见与价值问题:你如何看待?关于,你的意见是什么?
-
情感问题:你对有什么感觉?
-
知识问题:你认为酒后开车违法吗(法律知识)?感知问题:你进了教室后,看见了什么?背景/人口统计信息问题
-
问题顺序
-
先问没有争议、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有关行为、活动、体验等描述性问题
-
然后问意见、情感和知识的问题
-
最后问人口统计信息的问题
-
时态问题:现在-过去-未来
-
好”问题的标准:开放、中立、单一,清晰
-
避免二分法提问……有预设性的问题
-
提醒受访者下面问什么方面的问题
-
引出问题,达到对受访者大脑暖身的目的
-
对受访者进行预警,使其了解接下来的问题的性质,引导受访者的意识,提升他们的注意力
-
让受访者在回答之前有几秒种组织他们的思想
-
尽量少用“为什么”来提问——……的理由是什么?
-
避免导向性问题……问中性问题
-
受访者不必担心访问员对其回答内容是否赞成或不赞成。
-
受访者回答的所有内容(知识、体验、态度、感觉等)都是重要的,但访问员不会对其做任何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
-
开放式提问
-
问卷调查的提问是封闭性的:回答的可能范围已经事先限制和决定好了。如:你对中大校园环境有多满意?(1)非常满意;(2)有些满意;(3)不很满意;(4)很不满意。
-
开放性提问意味着不能事先限制回答的范围,不是仅仅将这些结构化的回答范畴拿掉
-
使用举例来提问
资料分析
定量研究的抽样:代表性(典型性),用样本替代总体,以便于把对样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总体
定性研究的抽样:饱和——穷尽有关某种现象的构成要素的信息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信息
理论抽样:为产生理论而收集资料的过程
-
借助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分析者将资料收集、编码和资料分析结合起来,并决定下一步要收集什么资料和到哪里收集资料,以便在理论浮现过程展理论。
-
这个资料收集的过程是由浮现中理论所控制的
-
下一个受访者的选择决定于先前的受访者,需要从下一个受访者获得未知的信息——为什么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与抽样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扎根理论:在过程中分析,找到轴线的理论
-
资料分析的目标是提出理论(建立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还有待更多的经验研究,包括定量研究来验证
-
理论:手电筒,社会科学的目的是超越感性知识,形成理论知识
-
如何形成理论:兼具洞察性和严谨力
-
直观与悟性(社会学想象力)
-
严谨性:程序与步骤
编码:从具体的资料中层层抽象出概念,寻找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