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圈学术】关于资本入圈经济原理的二十条草稿

  这是虫苯孢去年夏天所做的关于中文兽圈“资本入圈”问题的写作草稿,现在部分修订原文后公开。修订增补部分以蓝色标注。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与政治经济学课本高度绑定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辅助启发思考,对存在偏颇的分析,这里不作改动。请大家自己批判甄别,欢迎理性讨论。

“资本入圈”经济原理草稿二十条

(2021年7月30日)

(一)

i.  抽象的兽文化之存在依靠有实相的作品,所以兽文化作品就是兽文化材料。兽圈生活离开兽文化材料就无法进行,因此它对标“生活资料”概念。

ii.  兽文化材料的生产过程目前主要是创作。产生兽文化作品的方式和技术总和,构成兽文化作品的生产力系统。

iii.  创作是人的活动,生产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人。人通过经济上糊口、盈利及文化上的学习、对照,实现自身生产力的再生产,并将他人物化地)化为生产力的一部分,这种现实中的经济关系构成兽文化作品生产力的生产力系统,也就是现实中养活兽圈人的那部分生产力。

iv.  作品的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力的再生产系统共同构成兽圈生产力系统,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原注1〕,后者对前者起决定性作用。大致对应“两个产业部类”学说,前者是第二部类,后者是第一部类〔注I〕

v.  目前所说的“资本”问题,主要是后者变革对前者带来的作用影响兽文化作品的生产,以至改变已有的兽圈生产力系统等的问题。

(二)

vi.       兽文化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包括谁创作、作品属于谁、如何流通等,即是兽文化作品的生产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兽文化作品生产关系系统。它由兽文化作品生产力系统决定。

vii.        一如前文,生产力的再生产也有它的生产关系系统。两者构成兽圈生产关系系统。

viii.        生产力的再生产及其关系,即“第一部类”,是属于现实的真金白银的系统。现阶段,它主要在兽圈以外,同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要把这些系统纳入兽圈之中,使兽圈创作活动越来越能够养活更多创作者。这些实验包括兽装工作室、furry虚拟主播团体等。当通过“第二部类”生产能够满足“第一部类”再生产需要时〔原注2〕,在账面上将表现为经济组织盈利,成员得到工资

ix.        盈利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在生产力系统的发展,直接原因是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在盈利能力提升的环境下,外部资本为了获取这方面的利润,将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纳入(即进入)兽文化材料的生产系统之中。目前开始实现这个纳入的中介是部分创作者,完成纳入的产物是一些带着大众资本烙印的作品。

x.        大众资本的介入与作品的使用价值无关,与作品的价值有关。

(三)

xi.        当大众资本被纳入作品的创作环节,作品的经济意义便不能以其使用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而只能以其价值量(有效消耗欣赏者的时间量)〔注II〕衡量。这是因为,当大众资本以其现金量和传播力等资料把控第一部类(即兽文化创作者的文化再生产工具和能力)以后,它便可以决定第二部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实现价值的自我增殖,就必须调整作品生产方式。大众资本被纳入兽圈系统中的同时,兽文化材料也被纳入整个互联网商业作品的生产系统,服从它的运行

xii.        现实中的老套条漫、量产爽文已经告诉我们,对熟悉互联网逻辑的大众资本来说,作品的使用价值(艺术创造价值)可以有,但没必要。在尽量保留其价值(持续吸睛能力)的同时尽量缩减花在使用价值上的劳动时间,压缩成本,是互联网大众资本主导创作的必然趋势。

xiii.       在现阶段,大众资本参与下,兽文化作品创作可能的变革方向是向“创作的最低形式”进军。在那样的形式下,人设取代人物,成为被看做“作品”的东西的核心要素。

(四)

xiv.        兽文化材料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式的,即为了获取使用价值(满足个人的艺术追求需要)而创作。随着兽文化材料的日渐丰富,兽圈生活的深度增加、趣味提升,兽圈认同便在兽文化材料之上产生,由此出现了“入圈”。

xv.        身为兽圈人的同时,个人创作能力却有高低之别,不同的风格能够满足的审美需要也不同。自己创作无法满足自己艺术需求的矛盾、个人之间创作生产力的差别、较为一致的兽圈认同,催生了泛兽圈内部的商品经济式生产关系。

xvi.        兽圈现阶段的商品经济仍以个人小生产创作为基础。随着更多的艺术形式带着furry审美纳入兽文化范畴,加之兽圈认同的持续,上面所说的矛盾越来越大,用货币换取更高级生产力劳动时间的商品经济更加繁荣。

xvii.        由于兽文化本身特点所限,市场经济处于长期萌芽阶段。模板、角色转让等交换行为,由绘画、兽装、音乐构成综合形象等创作目标,都有鲜明的市场经济色彩,但主流仍是以个人绘画为代表的小生产。两种生产关系互相不能替代,在基础和建筑领域都会长期共存、相互碰撞磨合。

(五)

xviii.        依靠传媒等第一部类力量,规范“入圈”等行为,把兽圈人小生产式、全才式、自发式的分散活动变成集中管理大生产式、分工式、自觉式的集中活动,对大众资本进入兽圈谋取盈利有重大作用。为了改变兽圈生产关系系统、提升价值周转效率,就一定要干涉兽圈生产力系统领域,给兽圈生活画一条标准路径,让人以标准化活动铺路,随着预设好的道路流转价值。

xix.        综上,目前兽圈人担心的“资本入圈”问题大概是这样一条脉络:资本通过参与第一部类的生产力再生产活动,与部分创作者共同主动干涉第二部类创作活动;在资本干涉下出产的兽文化材料以价值(黏度)为导向而舍弃使用价值,将改变兽圈生活的氛围;随着“空心”材料的增加,兽文化材料成为大众资本进圈捞钱的价值载体,用后即弃;兽文化的历史积累激烈震荡,原有文化基础破坏严重,发展前景曲折。

xx.        这种发展方向是否是历史必然趋势,仍有探讨余地。若是,这将是兽圈生态发展规律的第一次重大展现。

[原文注释]

1.        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没有进行兽文化创作活动,与其个人直接相关的生产力系统便不影响创作活动的继续,也就不属于创作力再生产系统。

2.        兽文化作品作为材料并非消耗品,参与再生产必须转化为货币等。不过“一画不两卖”也是规矩,非过程性的产品只能实现一次价值转移。这方面还没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注释

I.        “两部类”理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部分,由卡·马克思提出。它所探讨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第一部类)与生活资料(第二部类)两类商品生产之间的可量化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再生产的继续。再生产规律的验算公式见《资本论》。

II.        这里说的时间总量不局限于单个个体,而指向所有看到作品的人,是可叠加的、非线性的。此外,一件作品的不同形态(例如平面海报与抱枕等周边)消耗的单个个体欣赏时间也不应视作重叠,在统计上应当简单相加。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