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AI界的周杰伦”,从学术牛人到科普达人

2月28日,有着93年历史的《新民晚报》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张军平,他以“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为题,为报社的全体员工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得到了诸多资深媒体人的高度赞许。

在科普医学领域,复旦大学最有名的非张文宏教授莫属,但要说到人工智能领域,张军平称得上科普第一人。他是学术牛人,是科普达人,还被称为“AI界的周杰伦”。

学术牛人:从复读生到复旦大学教授

“元宇宙”将如何改变世界?元宇宙是真有前景还是在炒作概念?元宇宙将带来哪些机遇和冲击?

在《新民晚报》,张军平教授侃侃而谈,清晰地梳理了元宇宙的概念、发展现状、核心技术和现实意义,详细盘点了国内外元宇宙行业的前沿企业及各自特色,并结合人工智能的现状与不足,分享对元宇宙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包括立法监管、混合智能、梦境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混合智能专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智能交通及气象预测,至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actions系列28篇。

但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张军平在中小学生阶段并不是人们眼中的学霸。他介绍说,自己在30岁以前基本上没离开过湖南,小学、中学、大学、大学后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湘潭这座城市完成的。上大学前,张军平的成绩乏善可陈,在他的记忆中,“初中的成绩简直是一塌糊涂”,高中好一点,但第一次高考还是落榜了。

接下来是复读,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最后张军平以复读学校第二的好成绩考上了湘潭大学机械系自动化专业,他和家人都倍感惊喜。其实,在填报志愿时,张军平并不认为自己能考上湘潭大学,选择的原因是离家近。要知道,在30多年前,湘潭大学在全国名声显赫,1989年11月,校友会公布的19所理科重点大学排名中,湘潭大学排名第14位。

最后,张军平高考分数超过重点本科7分,18岁终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张军平进了当地的煤气公司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修了两年煤气灶具”。那时还迷上了电脑游戏,经常白天黑夜地玩。终于,有一天,张军平决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1997年,张军平考取了湖南大学,成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学习毕业后,他又考入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但20年前的人工智能并没有这么火爆。

博士毕业后,经导师推荐,2003年,张军平从北京来到上海,成为复旦大学的一名讲师,3年后,他就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被聘为正教授。除了带教20多名博士(后)硕士外,在学术专业领域,他是多家外文知名核心期刊的编委和中文核心期刊的责任编辑,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课题,也是上海市浦江人才。

科普达人:从书本、讲坛到网络大V

在高校,越来越多的教授参与到科普事业中来。以复旦大学为例,有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也有“网红教授”张文宏,张军平则在4年前投身到科普传播中。

近年来,人工智能迎来发展热潮,2018年9月17日,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张军平从2018年6月起,在大学课堂之外向普通大众普及相关知识,他想让更多人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它能够做什么、哪些方面还存有局限、遇到了哪些研究困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等。

最初,张军平只是在网上写写科普小文章,之后他把文章集结在一起,再加上一些所思所想,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科普著作《爱犯错的智能体》,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本书的社会反响相当好,获得了2019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奖。

让张军平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这部处女作还获得了2020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六届优秀作品奖金奖,这是中国科普创作领域最高奖,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科普作品首次获得该奖项。

在参与科普过程中,张军平发现,通过互联网传播是更有效的方式,于是,他先后注册了微博、微信、B 站、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目前合计粉丝已经超过50万,他的科普作品连续30余次登上科学网头条。在高校教授中,张军平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大V。

张军平有着一名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从最初的书籍出版到各大讲坛授课,到如今的互联网网络平台,从文字、音乐到视频,他的科普方式在不断升级换代,在跨界融合,在与时俱进。张军平表示,科普工作要把专业的、理论化的知识重组成通俗的、具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信息,他将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和创新,用更为多元化、更有意思的方式,让更多人对科学产生好奇之心。

生活能人:被称为“AI界的周杰伦”

作为顶尖高校的教授,张军平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他经常会在朋友圈秀秀跑步、唱歌、吃饭、写作、拍照甚至玩游戏的照片。

作为跑步爱好者,张军平说,最瘦的时候,10公里能跑到48分,半马1小时52分,2公里自由泳曾游进39分。在高校领域,运动达人要属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了,在2020年12月27日举行的广州黄埔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他以1小时35分27秒完赛,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张军平1小时52分的半马成绩,绝对是高校跑步的佼佼者了。

张军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音乐。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是周杰伦的粉丝,每次他出新歌,我都会第一时间去找来听,他不仅形象好,歌曲质量高、数量多,词曲也很现代,还时刻传播着正能量……”。

与其他人“追星”不同的是,张军平还从周杰伦的轰动效应和传播速度中获得思考和借鉴:“如果能借用周杰伦的歌做科普,那网络传播效应岂不是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当年,红遍全国的歌曲《成都》,被张军平改编成《成都(湘潭版)》火爆老乡群,让他看到了惊人的网络传播力。那么,能否用流行音乐来写人工智能呢,在这样的契机下,张军平只花了短短1个多小时,就将周杰伦的《Mojito》改编成《GPU的AI》,于是一首火遍网络的“AI神曲”诞生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张军平还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不仅贴出了所有改编后的歌词,还写了满满一大段的“歌词说明”,像论文注释一样向大家解释何为“GPU”“调参”“深度网络”“SOTA”“人未知的一片海”。

张军平的“不务正业”收到了奇效,当这首翻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后,短短2天内赢得了60多万的点击率。他兴奋地说,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科普工作结合起来,并获得大家的认同,感到十分高兴。他由此被朋友们戏称为“AI界的周杰伦”。

后来,张军平又将周杰伦的歌《爱情废柴》,改成了抗疫歌曲《留在江湾的感恩节》,用来纪念2021年11月受疫情影响,复旦的老师同学们被封闭在江湾校区的日子。作为音乐爱好者,他还自己填词谱曲原唱,写过《田园小曲》《回家》两首歌。

改写歌词、翻唱录歌、上传到网上,成了张军平重要的业余工作。他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平猫的音乐”,时常将自己喜欢的新老歌曲翻唱给网友听。他曾经用1000天的时间,在公众号上翻唱和介绍了1000首不同的歌曲。

张军平教授充满着多样化的“奇妙”经历,向我们展现出的一段“Buff满点”的“斜杠”人生,原来,理工科教授并不是“一本正经地上课、不分昼夜地做实验出科研成果”。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