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时间:2021年8月10日-2022年5月5日(是的!延期到五月了!)
地点: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8号展厅
门票:20元,提前在微信公众号购买即可,需要参观特展的话门票一共80元
交通:地铁15号线,清华东路西口站,C出口,再步行5分钟左右
只看《栋梁》和其他普通展厅的话,20元可以说非常超值。
但1月9日前,特展是《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山西!所以我买的80的门票。
2022年的第一个月,官方公布的进京政策很严格,但《栋梁》展原计划1月9日就要结束了,决定还是去一趟,直到飞机落地,其实我都还是有点忐忑,担心会有变数,还好一切顺利,当晚安顿好以后,第二天直奔清华。
清华大学现在并不对外开放,但艺术博物馆是可以参观的,所以导航直接定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导去清华的话要多绕不少路。
期待了半年,终于来了。最近刚又看完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带着脑海里那些片段再来看这个展,特别有亲切感。
我去的那天是工作日,参观的人不算多,可以仔仔细细地看。
展厅门前扫这个小程序码,可以看到王南老师一个多小时的导览视频。
整个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求学、治史、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和教育。除了梁林粉丝们熟悉的老照片,最值得一看的,是大量的图纸和手稿。
拜读过梁先生著作的朋友,对他的测绘图应该都非常熟悉,但手稿以及里面的铅笔批注,使梁先生严谨治学的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下面我们详细地从展览这5个单元,来了解梁思成先生低调而又辉煌的一生。
进入展厅后的右边展板是展览介绍,左边是”梁思成年谱简编”。右边的区域是前两部分内容——求学和治史,也是我最着重看的部分,左边的区域是后面三部分内容。
【求学与归成】
展览的第一部分,展示了梁先生的求学经历,也是我最为羡慕的一段经历之一。
作为梁任公的长子,梁思成先生可以说接受到了当时最一流的中西合璧的教育。
任公亲自指导的国学,常年的外语学习和运用(英、日、德、法),清华时代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的全方位技能,以及美国留学获得的学术技能和素养,这些都是梁先生日后成为国之栋梁的基础。
说到梁先生赴美留学的经历,当然少不了林徽因先生,这是我磕的唯一一对CP!
除了旧照片,这一部分还展示了梁林的成绩单、梁先生翻译的刊物、入学申请书、留学期间的作业等等,真是多样又充实的青春。所以我总感慨,像梁林这样能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的学者,仿佛都是精力无限的。
【治史——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
热爱中国古建筑的人,几乎无一不崇拜梁思成先生,他是中国建筑史这门学科的重要奠基人,而且大部分的工作都在社会动荡中甚至贫病交加中完成,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无限钦佩。
也因为他和营造学社同仁们在极度艰苦条件下的寻访和测绘,才有了佛光寺、独乐寺、应县木塔、隆兴寺、晋祠、赵州桥等等经典古建的精美绝伦的测绘图。
展览以各座古建筑为思路,串联起了他们探寻古建的旧照片,我们更有幸可以拜读这些古建筑的测绘图手稿、草图和原件,还有梁先生著作里的一些插图。
不要问我为什么跪着看完,一是这些作品实在令人拜服,二是展柜的高度刚好比膝盖高一点,弯着腰看时间长了真不行,我基本都半跪着在细看哈哈哈。除了照片和测绘图,还有莫宗江老师的采访录音,内容非常详实,莫老师的谈吐也十分有意思。
除了图纸,展品里还有梁先生发表的文章、书籍和部分手稿,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在寻访途中七七事变突发后,林徽因先生给女儿梁再冰写的一封家书,条理清晰又充满温情,让我不禁想起纪录片里年近八旬的再冰回忆母亲时红了眼眶的样子。
在这一片的展区里有一间小黑屋,里面播放着这段视频,算是展览的其中一个彩蛋:
站里评论都有提到字太小和颜色看不清,有一说一,在展厅也看不清(苦笑。
【规划与保护——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
梁先生除了学术上的建树以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城市规划方面的设想和对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贡献。
展览的这一部分,为我们展示了梁先生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果,展品包括天津、北京城市规划的草稿,古建筑文物目录,以及就相关问题与国家领导人沟通的信件等等。
其中《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更展出了完整的手稿,从字里行间的无数处修改就能看出,梁先生对首都的规划有着无限憧憬。(篇幅较长,可以跳转到视频看,戳: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作品与思想】
或许是因为我关注的重点都在古建筑上,这一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比较新鲜的,扬州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是我唯一拜访过的梁先生设计的建筑,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我钟爱的南京博物院是梁先生作为顾问设计的。
梁先生设计的建筑类型众多,风格也十分广泛,从他的设计中,多少也能触碰到梁先生本人的思想,难以想象的广博。这部分展出了不少设计图纸、模型和实体建筑的照片,还包括梁先生作为代表参与联合国总部设计的纪录片片段,经典。
这部分还展出了梁先生给女儿梁再冰的家书,详细地提及了自己在建国后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
【教育——建筑教育】
从外界能看到的梁先生晚年的照片里,跟学生在一起时,他展露的笑容是最多的。我私心以为,经过了一波又一波的风浪以后,再次回到建筑教育、回到学术的传承的时候,梁先生是最惬意、最快乐的。
梁先生创办了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展览将这一过程通过文稿和照片一一展示出来。
我不是建筑学专业出身,对建筑理念和思想可以说一窍不通,但通过梁先生的文字和之前在纪录片看到他的学生们的回忆,可以断定梁先生不仅是位顶尖的学者,还是位顶尖的老师。
这片区域里也有一间小黑屋,里面是12个屏幕播放着佛光寺不同角度的影像,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算是展览的另一个彩蛋吧。
展览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展品都看过以后,我在展厅里徘徊了很久。
梁林两位先生的晚年是我最大的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