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岁时上了北京大学。在他的指导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了国际一等奖,但他是一名讲师。
他很有天赋。他14岁时被北京大学青年班录取。四年后,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当时他18岁。然后他进入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可以说他年轻时是个天才。今天,他的学生在国际数学建模比赛中屡屡获奖。有的担任领导职务,有的成为副教授和教授。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仍然是一名讲师。
他是哈尔滨学院技术学院讲师王晓聪,也是黑龙江省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唯一评委。他被称为“扫地和尚”。
王晓琮是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成员,更是哈理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直以来从事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工作,而自2002年从事数学建模竞赛相关工作,其指导的学生几乎都能够在竞赛中拿到大奖——一等奖,其在数学建模论文英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工作成绩斐然。
在哈理工的新生心中,这位特别的老师犹如“神一样的人物”,而这不仅仅是因为一届又一届流传下来的口碑,更是因为王晓琮在数学方面的专业,他上课从不带教材,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每一次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对于王老师来说,都能精准口算,甚至无论多么复杂,都一律能够口算,而这样的教学能力,在大学的教师之中绝对是罕见的,难怪能够有着“扫地僧”之美名。
更让学生吃惊地是,王晓琮能一眼看出谁的作业是抄谁的,作为老师,能够做到如此,已经不能用合格来形容,就算是学业关键的高中时代,也没有几个老师能够与王晓琮相比吧?更何况还是学习比较自由的大学,因此这样的老师,教学上绝对是一把好手。
“他满脸的大胡子,瘦弱,近视,并且驼背。一年四季就那两三套衣服,脚上穿着最普通的凉鞋和胶鞋。第一次见他的人,会以为他是烧锅炉的大爷。”
王晓琮其貌不扬,不讲究吃穿,生活极为简朴,要是不认识他,见面绝对会以为是烧锅炉的大爷,但是他的形象,并不妨碍他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尽管如今的高等教育,很多老师“重科研轻教学”,努力提升职称,但是王晓琮却依然把中心放在学生的教育上,他不争名不夺利,一心只想教书育人,成为了大学之中另一类的老师。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不简单,这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更要有能够脱俗的心境。诚然大学也需要科研,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就无法成为国际名校,但是人才评价的体系,却不应该以科研论,毕竟大学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
“如果你有问题找他谈心,王老师绝对鼎力相助。我有一次陷入困境去找他,和他聊了两个多小时。王老师一点也不嫌我麻烦,一遍又一遍地开导我。”
王晓琮捐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心里也只有学生,坚持着自己,不在乎职称,他只在乎是否能够教出真才实学的学生,平日也很关心学生。而在教学上,他不仅仅是数学厉害,其他很多学科也很优秀,他能够全英文教学,参加国际比赛与国外人才可以用英语流畅的交流。如今,很多高校也开始寻找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点,希望高校能够多涌现出一些像王晓琮这样的教师,这样大学毕业的学生质量不会差。
而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哈理工学生的幸运, 尽管他是讲师,但是却不能掩盖他的光芒,他不是没有能力成为教授,用校方的话说,“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鄙视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