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100402(职业和环境健康)

1、 学科概况

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职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了环境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和利用有利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环境因素和职业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和环境相关疾病,保障人体健康的科学。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应用性强、交叉性强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职业生理学和职业心理学、职业流行病学和毒理学方法、职业病诊断与预防、职业有害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生活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水体、饮用水、土壤卫生;住宅和公共卫生;多城市规划与卫生;环境质量评价;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等的卫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基础知识和系统专业理论并掌握新的实验技术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主要到医学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环境保护、卫生监督监测等部门或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专业技术工作。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理论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环境污染与健康

2环境流行病学与环境毒理学

3工业毒理学与职业流行病学

4妇女劳动卫生学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附后)

课程设置按《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要求》,主要包括:

1.必修课程:

(1)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语等,共计10学分。

(2)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门,共计9学分。

(3)专业课:不少于2门,共计4学分。

(4)专业外语:导师根据专业要求阅读外语期刊、教材等。计1学分。

2.选修课:不少于2门,共计2学分。

3.必修环节:

   专题讲座:不少于3次,共计3学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不少于72学时,共计2学分。

六、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1、课程学习

为了使硕士生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并取得学分(35分)。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掌握计算机在本学科中的应用。

2、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

研究生教学实习的内容包括课堂讲授,上辅导课,辅导答疑或指导课堂讨论、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系统的专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负责或参加大学生社会暑期事件活动)。为了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与大学本科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可以试讲部分章节,或带实习课。

七、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选题。

2.开题报告  在论文选题确定的同一个学期,硕士生必须在本学科一定范围内,就自己学位论文的背景、意义、研究计划、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预期研究成果等做开题报告,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完成综述写作。

3.阶段检查  硕士生应主动接受导师对论文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和指导,保证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按时完成大论文写作。

4.论文答辩

硕士生通过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试,完成论文工作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严格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人选名单由导师提出,按照学校规定做好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要求硕士生在申请学位之前,必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1篇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是否学位课

学时

学分

备注

研究生课程

公共课

073112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06411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1版)

18

1

指选,二选一

064112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073112004

学术道德规范与形势政策

18

1

必修

065113001

高级英语(托福)

36

2

按照英语分级教学执行。

065113002

高级英语(雅思)

36

2

065113003

英语口语

54

3

065113004

学术论文写作

36

2

065113005

西方社会文化概览

36

2

065113006

英语演讲训练

36

2

0651120011

第一外国语(英语)(1)

72

2

06511200×1

第一外国语(小语种)(1)

72

2

小语种必修

06511200×2

第一外国语(小语种)(2)

72

2

学科通开课

034212001

现代医学统计学

54

3

不少于2门,不低于6学分。

034212002

现代流行病学

36

2

034312001

现代技术信息处理及科研设计方案

54

3

034212004

现代毒理学基础

36

2

专业基础课

031212010

细胞生物学

54

3

 

031302021

高级免疫学

54

3

 

031502002

实验动物学

36

2

 

031502005

现代医学实验仪器与实验技术

54

3

 

034212004

分子生物学

54

3

 

034312002

现代劳动卫生学

36

2

 

方向选修课

031212005

病理学进展

54

3

 

034312004

现代环境卫生学

36

2

 

034312006

卫生统计学

54

2

 

034312009

生物监测和生物标志物

36

2

 

034502007

妇女劳动卫生

36

2

 

专业外语

034402001

硕士专业外语(公卫)

18

1

必修

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

016102002

计算机应用(Ⅱ)

36

2

人文与科学素养、方法论、科技论文英文写作、二外等。

补修课程

034602001

公共卫生概论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034602005

人体解剖学

 

 

034602006

组织胚胎学

 

 

034602007

生理学

 

 

034602008

病理生理学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

SS702001

SS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

 

2

必修,每学年作报告1次,在学期间作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活动按学院标准执行。

SS702002

SS开题报告

 

1

必修,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

SS702003

SS实践环节

 

2

必修,含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总学分

32

学位论文

科研成果要求

按照《兰州大学各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执行。

论文评阅及答辩

 

 

 

 

 

 

 

 

 

 

 

 

 

 

 

 

 

 

 

 

 

 

 

 

 

 

 

 

 

 

 

 

 

 

 

 

 

 

 

 

 

 

 

 

 

 

 

 

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生物监测和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1.5

课程名称

(中文)生物监测和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与实践

(英文)Biological Monitoring and Biomarker——Basic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30

课堂讨论

6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牛静萍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

先修课程

医学及相关课程

教    材

生物监测和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与实践

参考书目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生物监测的许多基本概念、定义、范围和其他学科,工作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以及如何获得可信、可靠的数据保证和在实际实施卫生监督中的应用;金属,非金属,芳香烃和芳香烃的硝基、氨基化合物,卤代烃,农药共六大类21种毒物的职业和非职业接触、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评估等;接触粉尘及物理因素人员的生物监测;职业危害特殊效应的生物监测,包括遗传、生殖、免疫三类毒性效应生物监测和DNA、蛋白加合物,还有巯基尿酸以及对某些毒物易感性的生物监测;以及实施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生物监测的标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  生物监测与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        12学时

第二篇  环境与职业危害特殊效应的生物监测及生物标志物    4学时

第三篇  生物监测在环境医学与职业医学中的应用    4学时

第四篇  生物标志物与健康监护    4学时

第五篇  生物监测与环境保护     4学时

第六篇  生物标志物与药物和营养素的合理使用    4学时

第七篇  生物监测方法指标的选择与评价    4学时

共计  36学时

四、参考文献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