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屎尿诗与学术界的门派

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在网络空间的舆论话题上继续急剧上升。我忽略了这一点,但我经常想到文化界的混乱,并借此机会与你们讨论。

究其原因,是评论家唐晓林的文章《贾浅浅走红,凸显诗坛的混乱》发表后,在微博上引爆,在群众中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在大众的审美意识中,诗歌是凝练高雅的文学,是审美庄严的艺术。诗人是语言的灵魂。他可以用几句话来描述内心的激荡,冲破精神的羁绊,展现壮丽的内心世界,洗刷人类复杂的情感。

基于大众文学审美的共识,贾浅浅的一些诗显得粗鄙而简陋。但,诗词大赛冠军彭敏却发文力挺,称:谁没写过几首烂诗呢,试问?既然知道是烂诗还收录在诗集里出售,这是把公众当做屎盆尿罐吗?我看这更像是彭敏公开发表入“贾门”的投名状吧。

贾浅浅的屎尿诗歌,如果只是小众的先锋文化的探索,咱们可以包容多元化,但是非要拿到大众面前说这是清新脱俗的诗歌,就是挑战公众的审美常识了。

诗言志,歌咏言,当今诗坛拿不出时代华章来做“硬菜”,便有一些臭豆腐毛鸡蛋个性化小吃当主菜,一些所谓的专家还放肆狂言,大众不懂艺术,本来就不是给大众看的,但是从先秦到民国流传千古的诗歌艺术也不乏是大众喜爱欣赏的,莫非那些不是艺术?每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凸显的是当时的时代精神,雅俗共赏是主流,总不能把“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坨屎尿”留给后人吧。

2003年1月,贾平凹出任西安某大学文学院院长,半年后,本科毕业的贾浅浅入职西安某大学,担任现当代文学教师,并在短短5年之后,升为副教授。即使2003年的学术门槛不如现在高,刚毕业的本科生做大学教师,也是骇人听闻的事情,甚至在短短5年内成为了副教授。

这种并非凭借自己诗歌才华,而是借助父亲的名望和关系进入文学圈子,写出一些骇人听闻的屎尿诗歌,造成了“文二代”的身份和实际文化水平的撕裂,即便如此,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贾浅浅的诗歌撰写评论,溜须拍马,一路吹吹打打,保驾护航,好不热闹”,这俨然是一个得势的大佬庇护下的门阀学派,和《平安经》事件无本质区别。

这种乱像,不仅仅只存在于文坛,在教育领域内也极为常见,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选择某位导师,便意味着要研究和导师相同的学术领域,若是敢有自主意识,不服从学术灌输,那么就意味着叛变,会遭到导师的不公平对待,甚至逐出师门,成为不被认可的野鸡文化。如果乐意接受教导,愿意为其利益卖命,则可获得导师衣钵传授,甚至带领其进入学术主流圈子,成为其接班人。因此,导师便如同学生再造父母一般,拿捏着学生命运的脐带。

如此,导师培养门生,壮大山头,麾下红旗招展,站在时代潮流前线的群体,开始拉帮结派,带出大批徒弟,然后徒弟有徒孙,徒孙之下还有玄孙。用不了多少年,一个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阀”就形成了。

而这种固化的模式和封闭的学术氛围,使得研究生的思维愈加固化,研究内容愈加趋同,研究成果愈加平庸,极大的损害了学科事业的发展和研究人才的培养。

贾浅浅事件,不过是社会各行业中的一个缩影而已,文学和教育本是社会最后的清净之地,公众寻求精神慰藉之所,如今也在社会的染缸之下,侵染恶俗之气,从精神的根上产生了病变。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物质生活的过度推崇,公众紧绷的神经没有一天放松,进入后工业时代,更重要的是树立精神文化,构建强大的精神信仰,而文学工作者应当充当灵魂导师,剖析时代特点,建立时代精神,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捧臭脚,立学派,搞门阀的一套东西上面去。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