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奖,引发了人们对云南青年创新大赛学术造假的质疑

一石激起千波

7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慕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获得国家青年科技创新奖,该项目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个奖本来是件好事。然而,有网友指出,这样的科研水平远远超出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六年级学生根本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他们质疑“获奖背后一定有严重的学术欺诈和学术腐败,并呼吁各级部门严格调查。”

小学生获科技创新奖

记者核实发现,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在线展示栏目中,显示来自云南的生命科学类的小学组参赛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作者是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某石。官网显示,该研究项目获得了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研究成果引网友热议

陈同学的研究成果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了众多称赞,同时也引起了众多质疑。称赞的网友称陈同学是神童,而质疑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模拟小学生,根本不可能有用于研究生命科学相关课题或项目的知识储备。

知名医疗媒体账号“丁香园”评论说,“纵观整个获奖项目,无论是项目立意,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都和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更有传言称,陈同学的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科学组的两位研究院,陈同学是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课题研究。

离奇学习过程,4天学完专业知识

网上能查询到陈同学的一些实验日记,他曾记录道,2018年1月6日至8日,为了完成该项科创实验,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并查阅资料。

陈同学在日记中写道,1月9日,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基因,“老师将一个叫C10orf67的基因用词给了他。”到了13日,他已经能了解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判断方式了。

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是如何发现癌症突变基因C10orf67的?又是如何通晓所谓的细胞生物学、生化知识,怎么样用临床样本分析解析这个突变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相互作用的?这些专业知识即便是医学博士短时间也无从回答,更何况一个只学习了4天生物知识的小学生?

方向越来越偏离的青创赛

青创赛迄今举办30余年,但其在业内的评价却并不高,而且口碑逐渐滑坡已是不争事实。甚至,有人赤裸裸地指出青创赛已经成为有些人让自己子女在中高考中加分的一个比赛了,因为青创赛比赛成绩和名次与中高考加分挂钩。

关注青创赛多年的一位选手表示,青创赛某种程度上说,比拼的也不是能力,而是中小学生背后的资源,其中有导师,也可能是自己的父母。

有的中小学生本身是“学二代”,父母是某高校的教授或某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为了帮助子女获取科创比赛的好名次,会选择自己课题中的某一项子课题作为参赛项目,有专人为其量身定做题目。

一位曾经参加过2017年某市科创比赛的同学对科创捉刀代工的细节记忆犹新。他透露,当时他看到旁边展位那组的项目是一个内轮圈辐条减震器,看上去非常有趣,他便找那同学搭话,想询问下这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和一些细节。哪知刚聊几句,那同学说“这个东西是我爸做的,具体细节我也不太清楚”,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公布初步核查结果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3日回应称:经初步核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目前,该所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针对此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是否会引起昆明青创赛改制

青创赛多年来饱受诟病的原因是,比赛成绩和名次与中高考加分挂钩,由此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灰色操作空间。

以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部分学校为例,很多高校对科创获奖非常重视,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降分处理。如西南大学当年的自主招生适用于,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创活动平台公布项目之一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浙江省科协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为了降分去做科创,多少有些功利性。他也表示,科创大赛发起人之一的一位院士耳闻目睹这些不公正的现象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倡议:所有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除了竞赛以外全都与加分保送相脱离。

从今年年初开始,高校人才选拔迎来重大变革,传统自主招生退出历史舞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又称强基计划)取而代之。

青创赛若与中高考无缘,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火爆,各项赛事是否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它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有业内专家表示,青创赛举办多年,有其积极引导意义,但其各种“拼家庭资源拼人脉”的弊端有目共睹。

而昆明的青创赛目前还很火爆的原因是,目前昆明还在执行加分的制度,这次曝光是否会引起昆明教育体制和青创赛体制的改革也不得而知,毕竟这动了很多人的奶酪。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