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娇——漫画中的自伤行为[从学术角度看漫画1]

当从学术角度研究漫画时,学者们在研究什么?受最近一篇文章“日本漫画中的自我调查:内容分析”的启发,本专栏应运而生。

本文选取2000年以来15部漫画中的18个人物进行分析。

这15部漫画分别为:少女漫画《晕眩》《门扉》《Life ~人生~》《辣妹当家》《没有问题的我们》《宝贝我爱你》《NANA》《Tokyo Children》、青年漫画《eleGY》《ラストメンヘラー》《循环自杀》《G战场Heaven Door》《枪王黑泽》、女性漫画《ピエタ》(百合) 、BL漫画《CUT》。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献得出的结论吧:

首先,从角色塑造方面来看,这18个角色基本上都为十多岁的异性恋少女。

漫画中更多地将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应对负面情绪、惩罚自己或是用来阻止解离性障碍(患有解离性障碍的患者缺乏对自我感的辨别和控制)的方法,而不是将其作为轻生的手段。

不过虽说自80年代起,日漫中的轻生桥段已经越来越少使用割腕这一方法了,但习惯性自伤仍有可能提高轻生倾向。

由于自伤行为通常被污名化,角色们普遍都缺少寻求帮助的想法,反而会因内心感到羞耻而向他人隐瞒这一行为、掩盖疤痕等等。万幸的是,超过半数的角色在故事中最终都会得到他人情感上的支持,从而走出阴影。不过目前的研究分析发现,漫画故事中提供这种支持的大多为恋人或友人。而家人尤其是父母却通常起到了负面作用:不支持、厌恶、甚至他们可能就是自伤行为的起因。在这种设定下,自伤行为被描写为对抗家长压抑统治的方法。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少年漫画与少女漫画的成长题材所导致——与家长的冲突经常被用来当做少年少女成长的催化剂。

前文也提到过,由于有自伤行为的角色大多是女性,那么在少女漫画中这个角色一般作为整个故事的叙事主角,因此她内心的挣扎与自伤行为的起因基本上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描写的。少女漫画的目标群体为年轻的女性读者,所以一般更会让读者以女性的视角体会角色的挣扎与压力。

而青年漫画的目标读者为成年男性,一般来说都是以男主角的视角来描写有自伤行为的女性角色。其中,很多男主都被具有“郁娇”(menhera/メンヘラ)属性的女角色所吸引,她们有着精神不稳定、害怕被抛弃等等特征。对于这些郁娇角色,自伤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调节方式,更是在整篇漫画中的一种身份标志,或者说是一种萌属性。

郁娇角色(指以男性读者为目标的漫画)可以看作绝望中少女的扭曲变体,她们的原型是各种文艺创作中一种经典的形象:等待英雄拯救的少女——年轻具有魅力而又无助。与少女漫画中的自伤角色不同,这些郁娇少女明显地被置于男性凝视之下。此时,漫画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造成这种行为的起因了。

然而此篇文献对于日漫中自伤行为的研究,排除了黑道题材漫画(切小指等),未来对此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有可能使我们更加了解日本社会与文化。

 

DOI:10.1007/s10912-019-09602-9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