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引文?
引文是科学对话的一种方法,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认为对自己的研究“有用”的资料,但同时也表明,引文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它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定量”的、“客观”的。而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尊重引文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
论文写作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活动。而引文就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用引文来代替、说明、辅助思想的表达,在毕业论文中是常见的。
《Nature》2024年3月28日报道,科学家们在撰写综述时扫描了 1000 多篇论文,发现其中 10% 的论文中出现了“图像异常”现象。
哥本哈根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Kalliokoski在撰写综述时,发现纳入研究的132篇引文里有10篇论文被查证涉及图像造假。更令人震惊的是有10篇“问题论文”的测试结果有效性竟比剩余122篇“正常论文”高出50%!引用大量论文数据的综述,还有多少结论是可靠的?
关于论文引用问题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早在2022年3月Science发表铜死亡论文也因“图像重复”闹得沸沸扬扬。所幸的是Science在文章发表一个月后立即发布了勘误,更换了重复图片。
引用了撤稿论文或问题论文该怎么办呢?
目前撤稿论文屡见不鲜。也许是迫于“以论文定晋升”的压力,加之一些低档次期刊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较低,使得众多“问题”文章纷纷冒出。而且一篇论文从发表到发现问题,进撤稿流程,这个时间周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所以这期间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有些被撤回的文章至今依然会被其他科研者继续引用。这种行为引用撤稿信息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学术成果的可靠性及严谨性。同时,这些错误的论文也会继续占用其他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影响他们对于科学问题的判断。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科研人员无法得到准确的撤稿信息
1、期刊没有及时撤稿。
对于问题论文,期刊通常启动调查流程,这个过程是比较久的,只有期刊证实后才决定撤稿;
另外,期刊撤稿后,并未将撤稿信息及时更新公布,也会导致科研人员无法了解是否已经撤稿。
2、期刊不愿期刊公开发布撤稿信息
有些期刊担心撤稿会影响期刊的声望,不愿意公开发布撤稿消息。
3、出版商没有完全遵守发表道德委员会(COPE)所提倡的撤稿准则
COPE的撤稿准则中规定撤稿消息应该要放在期刊的电子版和印刷版的明显位置,所有跟撤销论文相关的在线版本,即使只有摘要,也应该要标明“已撤销”(Retracted)字样及撤稿原因。
4、引用者角度
不少作者往往是从他人论文的引用中再次转引,如果不深入核对,则很容易引用被撤稿论文;
投稿前引用的论文未被撤稿,而投稿后出现引用的文献被撤稿。
撤稿论文的引用是可行呢?
目前对于引用被撤稿论文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认为被撤稿的论文,不应该被继续引用,这样才能遏制学术不端;
2、支持对被撤稿论文的继续引用。他们认为论文被撤稿的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只要论文关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有启发,就应加以引用;
3、认为科学研究应当宽容失败,论文被撤稿不一定都涉及学术不端,只需甄别出恶意造假的行为并加以屏蔽即可。正因为被撤稿论文情况各异,对其一概予以否定的定性有失武断;
但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在其撤稿指南中指出,撤稿的目的是保护科学文献的正直性而不是毁损作者的信誉。但事实上,在撤稿事件中,不仅期刊、作者、作者所在单位的信誉会受损,整个学术界都会受到波及。
万一引用了被撤稿的论文,该如何处理呢?
1、确定论文是否发表?
如果论文还未投稿发表,认真审查自己引用的参考文献,及时修正。
2、论文结论是否深受影响?
如果是原创性论文,一篇引用文献对论文的结论实际上影响不大,参考文献本身也只是作为辅助性的证据存在,仅需稍加修改或删除即可。
但对于综述性文章而言,尤其是Meta分析类,删除某项研究即有可能对结论产生很大影响,更甚至可能会推翻结论,所以最好能够重新做Meta分。
3、论文存在争议怎么办?
当引用的文章还没有被证明是不可信的,处于有争议的状态时,就需要作者慎重判断。通常文章讨论部分的引用内容可适当修改,但对于Meta分析类的综述性文章而言,建议先做“敏感性分析”,根据实际结课讨论。
4、引用文献已被撤稿可以怎么做?
发现引用到撤稿文章,需要对已发表成果进行修改。作者可以与期刊联系,发表更正或警告声明,公示部分引用内容已不再有效,可以确保被撤回的文章不再被引用。
所以,为避免引用到被撤稿的文章,建议各位作者在引用文献前,仔细检查每要被引用的文献,尤其是文章发表前,避免引用文献失误导致文章被撤稿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