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薛定谔方程的“前世今生”(上)

今天,让我们看看基本量子力学和高级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

它是将物质波的概念与波动方程相结合而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它可以描述微粒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相应的薛定谔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和相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系统的性质。薛定谔方程表明,在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形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在宏观尺度上失效可以忽略。

这是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它既有数学本质,又有物理内涵。

所以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薛定谔方程吧:

这是一般情况下含时的薛定谔方程,是表示求二阶偏导数,V是势能函数,是波函数。

那么波函数在干什么?给出定义: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

即量子力学第一基本假设:“对于一个微观体系,他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可以用一个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单值、平方可积的函数Ψ来描述。Ψ是体系的状态函数,它是所有粒子的坐标函数,也是时间函数。”而其模平方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统计学上它表示粒子在空间某一点的概率;在物理上有意义的波函数需要满足  全空间内所有粒子出现的概率和一定为1,不为其他值,这是很好理解的。此外还可以从数学上收敛级数来分析其性质——连续的函数在每个空间微元之和就是定积分,积分值为1,是收敛的;而离散的函数(数列)在每个点的值之和就是级数的和。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波函数在无穷远处的值是收敛且为0的,这一点在某些题目中是很有用的隐藏条件。

而一束粒子,类似电动力学中的电流,都是满足概率守恒的:

波函数的那些事,我们会在以后讨论,目前应该把主要目光集中在薛定谔方程上。

薛定谔方程可以通过如下操作得出:

对于初等量子力学,我们并不需要在含时问题上纠结太多,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定态问题;定态问题用最朴素的语言描述就是“演化过程与时间无关,题目中可以不考虑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妨认为 你可以argue说这是极为特殊的情形,这不假,但是仅在“量子算学”的大环境下完全成立(即默认“量子算学”里面波函数都是可以做分离变量处理的)

我们将这样的波函数代入上式并进行化简(左边对时间求偏导,右边的偏导数则是对r求导)

可以得到两个方程(为了方便进行,我们令其等于E)

 ①                 ②

①式表明时间函数可以通过积分得到,形式为  ③

②式进行移项后就可以得到在量子算学中最常出现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可以解

形式为  ④

对于量子算学,掌握这些常见的定态薛定谔方程题型是很有必要的,现总结如下:

(给出关于波函数形式取法的技巧)

Ⅰ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One-dimensional infinitely deep square potential well)

也就是把④式的V=0然后再计算,常用技巧是取

然后利用波函数在x=0和x=a处为0的边界条件确定k的值(sinka=0)

Ⅱ 一维无限势(One-dimensional infinite potential)

经常出现的是δ函数势,看似不友好的外表本质也很简单:

你可以不科学地认为这个势函数是偶函数,只是因为它画的对称;而事实证明如果给出奇函数的解那一定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个形式下取得的波函数解是形如的,而这样的函数在x=0处一定不为0。所以这时候波函数解的形式为定义 不过你可以不记这个公式而现场手算(笑)

Ⅲ 一维有限势(One-dimensional finite potential)

这里一般是计算量最为恐怖的势磊贯穿题目,我也懒得死记硬背公式,一般都是现场推导这个四元一次方程组(如果有这种题目)希望大家都能手算几十遍,做到过程烂熟于心吧~给个曾谨言量子力学第四版的例题:

所以一维问题最考验物理人的计算能力(笑)

然后是有限势阱问题,这个则需要利用到高中解隐零点的套路,也不难。

照理说,下面的步骤就是利用波函数以及波函数一阶导数连续性确定k的值,但是如何来定函数的形式呢?为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也可以作为后面的解题技巧

宇称

我并不打算细讲什么是宇称,我只是想说这是曾谨言量子力学书上的一个知识点,用已知的语言总结起来就是“势场的奇偶性与波函数的奇偶性相同”。所以下面的推导就好懂多了:

 超越方程,万能的、最为直观的解法就是画图

Ⅳ  一维谐振子问题(One-dimensional harmonic oscillator)

堪称是初学者杀手,与前几个常数势的类型大不一样,同时引进了新的数学知识,记忆和推导难度都是直线上升。这里不建议看Griffith的《量子力学概论》,因为格里菲斯会优先用算符理论推导,而不是常规的解方程。

将曾谨言量子力学的过程粘过来~

这种方程的基本解法是:先利用边界条件进行试探,试探解重新代入原方程然后重新求解(类似于分离变量法解微分方程)厄米多项式显然是关键,可以自行查阅《数学物理方法》。

无量纲化的参数引入也是很有必要的,使得方程变得清晰、简洁。

当然你可以直接记结论

狄拉克在后面运用漂亮的算子代数让形式变得简洁,不过算符理论是soon后才会讲解的。

你也会在谐振子的题型中看到这种奇奇怪怪的方程:

但是我们的谐振子势能函数却是 这是不是做不出来呢?

这时候需要利用一个万能的线性变换:

你可以自行验证变换后的与变换前的关系,一般是相等的。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