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学术界的秘密:1.毕业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深造项目(3)

如上所述,进一步学习的第一步是了解你想要什么样的学位。第二步是划掉清单上那些昂贵/不知名的项目。这些项目不值得申请人花费时间/精力。然而,尽管有第一步和第二步,在我们的清单上可能仍然有十多二十个看起来非常好的项目。我们现在如何进一步筛选他们?

此时,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项目能否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和高质量的生活。

首先,在选择去哪里读书时,所选项目里的“人”(包括这些“人”可以提供的训练,指导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了你的潜在的advisor,系里的其他教授,工作人员甚至是同学们,还有那些已经毕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们。

1. Advisors/supervisors

不同的学科专业会有不同的指导学生的方式。如果是申请实验科学领域的博士,申请者大概会有一个想合作的导师,这个导师也会成为TA日后的supervisor;如果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申请者可能会在入学后自己选择导师,也可能会被系里分配老师。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大概看一下自己将就读的项目的选导师的风格:登录系网站,看看在读学生是如何被排列的,他们是按照实验室/指导老师被分成一组一组的,还是以一种更松散的方式被列在网站上。

如果学生还是不太确定,也可以email给项目负责人,一般这些人在院系网站上都会有“graduate chair”或者“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ies”之类的title。

在找指导老师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a. 这个老师是否在教学/研究上很活跃?

b. 这个老师的研究兴趣是否和自己相符,不求完全一样,但求大致相符(这样保证了人家有能力来指导你的研究工作)

c. 这个老师是否能一路指导你到毕业?一旦老师中途跳槽/退休,学生就要面临换supervisor甚至转学的问题。

PS:这里要提一下assistant professor,对于找assistant professor来做supervisor的学生来说,assistant professor可能会更加面临经费不稳定的情况,但同时对于研究生来说,assistant prof也通常是学院里对学生最关注的一类supervisor,而且他们学术年龄很长,可以一直成为学生的role model。

2. Other professors 其他教授

一旦决定了自己的supervisor,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基本上就由自己的supervisor全程指导了。如果学生还想要和专业里其他的老师建立紧密的联系,TA可以选择那些系里老师能够共同合作来完成指导的项目(笔者:我也不知道这种项目存不存在,作者说有就有吧)

3. 同学们

有的专业每年只招收一两个学生,有的专业每年招收十几二十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能够有一堆同学和你一样是新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很有帮助的。当我们入学时,从一个环境突然换到另一个环境,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心里难免会有点迷茫,这是如果有其他人是与你同样的境遇,会让自己心里或多或少好受点。

但是同学一多也意味着竞争大,从老师的关注度到各种研究工作,奖学金的申请。

那么,如何判断这个系里的氛围是竞争型还是合作型呢?

在考虑所要申请的项目时,登录院系网站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在读学生的一个名单,上面(应该)还有他们每个人的简介或者CV。

a. 大概计算一下每年的新生是多少人

b. 计算一下系里的师生比

c. 观察一下哪些学生是获得荣誉,得到奖学金,并且有发表论文的(是同一个人一遍又一遍地获得,还是系里地学生都能大致平均地获得机会)

d. 观察一下学生和系里老师合作项目的情况,以及互相合作的情况

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你不必和其他同学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如果你一个同伴都没有,到时候在寻求帮助时可能会比较艰难”。

下一节,我们讲讲申请项目时的地理考量。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