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融合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心理学文献分享(8/100)

内容提要

本文是对《认知融合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在不受威胁情况下,融合程度高个体接受熟悉的外群体成员(Can identity fusion foster social harmony? Strongly fused individuals embrace familiar outgroup members unless threatened)》的解析。该研究发表在2023年第107卷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作者为Vazquez, A., Gomez, A., Lopez-Rodriguez, L和Swann, W. B.

 

研究背景、问题与假设

过去的研究认为,身份认同强的个体往往敌视外群体。但是,身份融合也有积极面。当外群体是熟悉的、没有威胁的时候,身份融合程度高的个体可能对于外群体成员持有积极的看法。该研究进行四项研究,分别探究三种不同形式的消极群际接触情况(直接、扩展、去个体化扩展)下,身份融合程度高的个体对外群体成员的看法。假设:身份融合程度高的个人对熟悉的外群体成员采取积极态度,只有在感到威胁时,才会显露敌意和攻击。

研究1

假设

消极的直接接触调节身份融合对外群体成员的感受。

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滚雪球的方法招募538名参与者,实验均在网上进行。在阅读完知情同意书以后,参与者首先完成先前群际关系调查,包括直接接触的数量和质量、扩展接触和跨群体友谊,然后完成国家身份融合量表,再进行消极接触的操纵(消极接触 vs. 控制组)。消极组的参与者需要描述以下个人与移民群体的一次消极接触经历,并解释他们当时的感受。控制组只需描述一些两段他们最近的两次旅行。最后,参与者报告对于移民的感受。结果如假设一致,在消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身份融合导致对外群体更加敌视,控制组则没有区别,说明消极直接接触经历加剧了身份融合和对外群体的敌意。

 

研究2

假设

消极扩展接触调节身份融合对外群体成员的感受,但身份认同并没有这种调节作用。

 

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滚雪球的方法招募320名参与者。除了将消极直接接触改为消极扩展接触,以及研究2-4都加了身份认同量表,其他基本程序同研究1。结果发现,消极扩展接触情况下,身份融合程度越高,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越强,而在无接触情况下,身份融合程度越高,越认为外群体具有温暖特质。身份认同对于群际态度没有影响。

研究3

假设

消极去个人化的扩展接触调节调节身份融合对外群体成员的感受。

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

一共招募163名西班牙参与者,程序同研究1。结果基本同前两个研究,消极去个人化的扩展接触情况下,身份越融合,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越强,在非接触情况下,身份越融合,越认为外群体成员具有温暖特质。但是,群体认同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在消极接触情况下,越认同内群体身份,越认为外群体具有温暖特质;在无接触的情况下,越认同群体身份,对外群体敌意越强。

研究4

假设

通过纵向研究印证前面三个研究

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

先后进行间隔一个月的调查。第一次为119名西班牙参与者,第二次为109名。研究过程同研究3。研究4的结果印证实验1-3,在消极接触情况下,第一次调查时身份越融合,越能预测后面一次的敌意;在非接触情况下,第一次调查时身份越融合,越能预测后面一次对外群体成员的温暖感受。身份认同并未出现交互情况。

 

迷你元分析

对四个研究中的无接触情况进行迷你元分析,结果发现身份融合程度越高,越认为外群体成员温暖。

 

研究总结、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文通过四个研究,发现在无接触情况下,身份融合与对外群体的积极态度是紧密相关的,身份融合越高,越认为外群体是温暖的;在消极接触情况下,身份融合与对外群体的消极态度是相关的,身份融合程度越高,对外群体越敌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操纵积极接触体验以及缺乏对实际接触的考量,未来研究进一步可以探索融合程度高的人对于积极接触的敏感性,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如群体美化和自恋的作用。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