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盗鸟事件”回顾——这场学术丑闻有哪些教训值得牢记?

事件背景

        1996年,世界上第一块长羽毛恐龙——中华龙鸟的化石被古生物学界知晓。这是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古生物学家们一直苦苦等待的化石证据。但对于中华龙鸟骨骼周围的表皮衍生物印痕是否为近似鸟类羽毛结构的“原始羽毛”,不同学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随后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羽毛”恐龙化石在中国东北的辽西地区被发现,但鸟类-恐龙起源假说的争论却用陷入了新的僵局。反对者们坚信羽毛是鸟类独有的特征,认为像中华龙鸟这样的恐龙,其表皮衍生物与鸟类的羽毛本质完全不同,不存在任何联系;而像尾羽龙这样长有廓羽的动物则不是恐龙,而是失去飞行能力的鸟,这种颇像找茬和诡辩的质疑方式让支持方和反对方都无法彻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学术观点,而“鸟类起源”这一进化论中的经典科学问题也再次成为了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支持鸟类-恐龙起源假说的学者们迫切希望找到不同于始祖鸟的新化石证据,期待着在热河生物群中发现重要的“缺失环节”(missing link)。古盗鸟此时横空出世,在支持者们看来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在古盗鸟化石被辗转外流至境外化石交易市场之前,国内已有学者见到过古盗鸟的标本,并在观察中发现了“拼接”的嫌疑,随后拒绝了对该化石的收购,同时告诫卖方不要再继续去拼凑这样的“假化石”来混淆视听。或许古盗鸟化石的持有者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古盗鸟化石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这块动物化石以它“鸟身龙尾”的奇异身体构造成为了化石交易市场中的“极品”,并在远渡重洋后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而这之后发生的一切,便是我们熟知的“古盗鸟事件”。

        古盗鸟化石所引起的风波已过去多年,事件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也逐渐在被埋没。有关“古盗鸟事件”的记述基本大多集中在中国古生物学家指出化石有假的片段上,并在几经渲染后,逐渐变成了“中国科学家指出老外没发现的错误”的打假爽文。但事件的真相和全貌真是如此吗?普通人对于“古盗鸟事件”的记忆似乎越来越倾向只保留一位中国本土农民通过拼接化石误导科学家的高超骗术;以及我国科学家打假古盗鸟伪造身份时的高光时刻,但对于这场世纪之交古生物学丑闻所带来的教训却在逐渐淡忘。因此,笔者在本专栏将分享调查“古盗鸟事件”始末的美国记者——西蒙斯·路易斯(Simons Lewis)的总结报告,带领读者从更为完整的角度去了解这件风波的前因后果。

        一个“拼接伪造”的化石险些让全球闻名的《国家地理》杂志信誉扫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国家地理》总编比尔·艾伦(Bill Allen)对记者路易斯委以调查重任。这份为了揭露古盗鸟事件细节的调查报告刊登在《国家地理》2000年的10月刊上,下面是调查报告的中文翻译。

追踪古盗鸟(Archaeoraptor Fossil Trail)

        美国《国家地理》1999年11月的文章《霸王龙长羽毛吗?》(Feathers for T.rex?)中特别报道的主角之一——古盗鸟的真实性近来遭到怀疑,于是该杂志社邀请在调查问题方面经验丰富的记者路易斯·西蒙斯,去调查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下面就是他的报道。它的名字——辽宁古盗鸟(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几乎和它的尾巴一样长,但是以我缺乏专业的眼光看来这几根瘦骨嶙峋的骨头,它只不过与我上个周末晚餐吃的鸡差不多。

        然而,对某些见过它的杰出古生物学家来说,这小小的骨架是他们长期梦寐以求的打开进化秘密的一把钥匙;对好事者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廉价的恶作剧;而对《国家地理》的主编比尔·艾伦而言它则很让他大伤脑筋。

        去年11月《国家地理》杂志把发现于中国东北一块化石鼓吹为“从恐龙到鸟复杂演化链条中一个真正的缺失环节”,并提供资金支持了对该化石的研究。两个月后,得知这块化石是由几块不相干的生物拼接而来,即它是一个赝品后,艾伦先是震惊,继而羞愧,最后感到愤怒。

        冷静下来后,艾伦请我去调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尽你所能去了解关于此事的任何细节。我们究竟是怎样卷入这个麻烦的?谁将它们拼凑在一起的?这块化石究竟是怎样从地下来到了我们的杂志上?究竟是谁的错?请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在得到全权委托之后,我跑了中国和美国的许多地方,也在华盛顿国家地理协会的大楼里爬上爬下;会见过农民、博士、化石贩子、记者、化石爱好者,还有一些性格古怪的人;用显微镜、放大镜、还有房间般大小的扫描器进行观察;发出和接收了无数的资料、电子邮件、传真和电话。用我的所见、所听和所读,我勾绘了古盗鸟的简史。这是一个充满了误导的秘密和错用的信任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有着激烈的个人主义的冲突、自我扩张、如意算盘、天真的假想;人性的缺点,倔强、操纵、背后诽谤、撒谎、腐败暴露无遗,尤其是糟透的交流。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一个人物表现得无可指责。并且如同这小小骨架一样,这份报道也不能避免有所遗漏。

        故事开始于1997年7月底炽热的一天。在中国东北辽宁省的下三家子,一个农民正在一个页岩坑中挖掘。他取出了一块薄薄的浅黄色石板,大约一平方英尺大小。和他的许多邻居一样,他经常挖化石,时不时将把它们以不多的价钱卖给化石收藏者或贩子。但是这块石板却不同寻常:里面石化的骨头看上去像是一只鸟,能看到模糊的羽毛,还有长着成排细小牙齿的喙。他用锄头和铁铲进行挖掘,石板在过程中已经破碎。某些断裂正好沿层面将石板一分为二,形成了古生物学家所说的正副模。就像把奥利奥饼干分开一样,它们基本互为镜像。随着继续挖掘,他在几码外暴露出了另一块小石板。这一块石板中包含了一条尾巴,尾巴僵直,和一根棒针差不多等长,还有一只脚和一些别的部位。它也分为正副两面。这位农民对今天收获很满意,他铲起碎片,扛上工具,走上几里山路穿过田间,回到了他小小的砖房里。

        我不知道这位农民的姓名,也没能有机会和他交谈。当3月份我去下三家子时,在我遇到的人中没有一个人承认知道这位农民。虽然我保证不会泄漏他的姓名,但他们仍闭口不言。北票当地一个警官告诉我,仅仅被警察授权的农民才能进行挖掘,但是他们必须将采集的化石上缴,并作为回报能得到一点钱。而任何私留化石的人将被拘捕。锦州的一个法官说关于化石的处罚可以从监禁2-3年至死刑不等,在特殊情况下,如化石被走私到国外并卖了成千上万美元,甚至会被判处死刑。古盗鸟被带到美国,并在那里卖了80,000美元。所以,我只能以自己在村里和化石坑中所见到的情形,以及化石贩子针对我所提问题的回答来描绘这个农民。在仅一间屋的房子里,这个农民将尾巴的副模搁到一边。他用一种自制的胶把有尾的石板与有鸟化石身体的石板粘在一起。他用有鸟身体石板副模的碎片,可能还用了他以前留存的其它化石碎片,粘上了缺失的腿和脚。请注意,化石爱好者并不像古生物学家,他们更喜欢拼接好的,且适于展出的标本。这个农民的做法正是顺应了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其结果就是“找到”了“缺失的环节”——一种长有牙齿的原始鸟类身体和一种在陆地跳跃奔跑的小型恐龙——驰龙的尾巴。这条尾巴是否属于与它所粘结在一起的身体,将会把故事引向不同的结局。

        我不敢断定这个农民究竟是为了获取额外的钱而有意造假,还仅仅是将他认为属于同一个体的碎片连在一起。依照他通过化石贩子对我提问的答复,他相信这条尾巴属于那个身体,是在超过1.2亿年前埋藏时就从身上分开的。但是,当他发现化石的时候,他一定看到了这条尾巴是与另一个身体相连的。

        我曾和这个化石贩子详细交谈,为了他的安全在这里我不透露他的姓名,他是整个故事中唯一不承认自己有任何过失的人。他说他1998年6月从农民手中买到了这块化石。他坚持他当时和现在都无法识别出这块化石是伪造的。他告诉我:“化石是我唯一的经济来源,我经常把化石卖给同一批人,如果卖假货的话我就会完蛋。”但他承认他也经常卖“拼凑物”。依他看来。假货就是造假来愚弄买主,而拼凑物则是“使标本看上去更完整”。我认为这点差别太微妙了,难以把握。

        我毫不怀疑这个贩子知道他在走私,虽然他努力在为自己开脱。通过桂林一个科研机构里的“合伙人”,他取得了所谓的“证明”文件。文件注明化石是“合法取得”的,并且作为一项“标本交换计划”的一部分“合法地从中国出口”。1982年中国颁布法律禁止脊椎动物化石出口,现在此项法律正在第六次修订中。贩子争辩说“在那时没有法律”。尽管官方强调任何化石都不能私自带出中国,但现实是大量的化石被带出国门,且大多数是通过贿赂地方官员而得手的。

        1999年2月初,化石贩子在图森(Tucson)的宝石矿物展销会上出售了古盗鸟的标本。买主斯蒂芬·赛克斯(Stephen A. Czerkas)是犹他州布兰丁(Blanding)小镇上的恐龙博物的馆长。他告诉我他是在汽车旅馆的房间里见到这块化石的,当时他就“惊呆”了。他丝毫没有怀疑这一标本的真实性,并马上就打电话给戴尔·斯莱德(Dale Slade),一个布兰丁的商人及博物馆的热心赞助者,筹集了8万美元,没有经过还价便买下了这块标本。

        赛克斯和他的妻子西尔维亚(Sylvia)创作了大量实物大小的恐龙图片,其中有些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展出。他们狂热地工作着,在他们布兰丁郊外的家里充斥着不加选择的恐龙工艺品和艺术品:从塑料小玩意儿、电影海报到绘画、青铜器,还有教科书。虽然他们写了不少书和论文,但他们都没有博士学位,他们对此极为敏感。而一些有博士头衔的古生物学家也因此反感他们,仅把他们夫妇视作业余爱好者。

        赛克斯夫妇和斯莱德预料新标本将成为布兰丁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们想经过一番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布置之后,博物馆在每年开放的六个月内能破纪录地吸引到大约9000名参观者,正好与开销持平。他们能够预见这块化石将吸引大量游客以及严肃的研究者。尽管他们的梦想最终破灭了,不过不管是斯莱德还是赛克斯夫妇都没想过讨回那8万美元。化石贩子告诉我过去曾有过退货的事。斯莱德问我:“为什么我们应该希望拿回钱呢?我们收获的比我们付出的钱有价值得多。”依他所言,这块化石估价“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美元间”,他的公司打算取消对布兰丁博物馆的捐赠。

        在买下化石大约一周之后,赛克斯夫妇和老朋友菲利普·柯里(Philip J. Currie)讨论了这块化石。柯里是著名的加拿大科学家,在阿尔伯塔塔省的皇家蒂勒尔古生物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工作。他们希望柯里能参与合作并共同完成一篇论文。柯里对此很感兴趣。由于柯里经常和《国家地理》杂志来往,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杂志的艺术编辑克里斯托弗·斯隆(Christopher P. Slogan)。斯隆认为也许可以写一篇关于这件小化石的报道。

        不过柯里和斯隆不想因为和走私来的化石有染而有损自己单位的名声,于是他们费尽周折说服了赛克斯夫妇在完成化石研究之后将标本归还中国(这块化石最终在5月25日移交中国)。

        在柯里的建议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在接受化石归还的前提下,提议所内长着娃娃脸的科学家——徐星去美国“三到五个月”,帮助研究古盗鸟标本以完成科研论文。但事实却是,徐星在《国家地理》杂志的赞助下飞往美国,并在倒时差的过程中匆忙在布兰丁停留了两天来观察化石。随后他便被安排到华盛顿参加一场新闻发布会,在这种情况下,他实在没有什么信息可说。而他在论文上的署名只是相当于给清一色的美国作者列表中增添了一点异国情调。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徐星在两个月后彻底改变了整个故事。

        得知化石会被归还中国之后,柯里便放心地直接参与这一化石的研究,斯隆也接受艾伦的委派开始准备报道。最初的计划是赛克斯、柯里和徐星一起完成一篇论文,发表于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杂志上。《国家地理》杂志试图填平深奥科学和通俗解释之间的鸿沟,杂志社不愿意在科学家同行评议之前就发布新的科学发现。然而,《自然》和《国家地理》间的出版协调最终失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国家地理》刊登了那篇错误的文章。最初,古盗鸟的故事仅作为很小的补充部分出现在整个介绍带羽毛恐龙的文章中。斯隆曾经处理过无数文章的图片,但他从来没有写过一篇报道,这次他却说服了艾伦让他写这篇文章。文章定于六个月之后的11月出版。

《霸王龙长羽毛吗?》这篇文章中对于古盗鸟的报道如下:

A Flying Dinosaur?

“It’s a missing link between terrestrial dinosaurs and birds that could actually fly.”

—Stephen Czerkas

       With arms of a primitive bird and the tail of a dinosaur, this creature found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is a true missing link in the complex chain that connects dinosaurs to birds. Scientists funde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studied the animal, named 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 under ultra violet (above) and used CT scans to view parts of the animal obstructed by rock.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arms suggests that it was a better flier than Archaeopteryx, the earliest known bird. Its tail, however, is striking similar to the stiff tails of a family of predatory dinosaurs called dromaeosaurs. This mix of advanced and primitive features is exactly what scientists would expect to find in dinosaurs experimenting with flight. Stephen Czerkas, who led the study off the specimen, reconstructed the new animal (inset), which resembles Archaeopteryx. “This fossil is perhaps the best evidence since Archaeopteryx that birds did, infact, evolve from certain types of carnivorous dinosaurs,” says Czerkas.

        柯里和斯隆的组合将被证明是背运的。作为初次写作的新手,斯隆犯了记者最不该犯的错误:他认为柯里的名声是如此显赫,所以没有理由怀疑他。与其说柯里是这一报道素材的提供者,不如说他是一个合作写作者。但非常糟糕的是,柯里忙于世界各地的其他事情,对古盗鸟项目的关注很少。

        早些时候,也就是3月6日,柯里在国家地理协会资助下飞往布兰丁第一次观察古盗鸟标本。此时出现了整个事件的第一次警告。柯里告诉我:“我已经意识到化石有点不大对劲,因为化石的身体和尾部之间没有关联,而且两条腿显然是正副模。我告诉了赛克斯,他也同意。这很明显——你可以测量这些骨骼并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然而据赛克斯夫妇回忆,柯里只提到了其中一条腿,而且不是很担心,且根本没有提到尾部。

        这种不一致的陈述充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因为还笼罩在负面的宣传之下,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当事人的说法相去甚远。事后,即使当时被蒙蔽最深的人也变得头脑异常清醒了。几乎没有人接受谴责,每个人都在指责别人。

        本来还应产生更多的警告,但是因为艾伦命令对整个项目严加保密,这些警告并没有被发现或者没被报告。艾伦现在表示,如果早了解到这些异常,他就会及时阻止错误的发生。

        柯里最大的失职是他没有把他的担心告诉斯隆。他后来解释说他以为赛克斯夫妇会这么做。但赛克斯夫妇说他们根本没有理由这样做。5月,斯隆亲自拜访了赛克斯夫妇,并亲眼目睹了这块化石。作为恐龙爱好者而不是科学家,斯隆很激动,他说:“我毫不怀疑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动物,但我没有理由怀疑它的合理性。我和柯里一道工作多年,而他已经看过这块标本了。”出于对科学家的尊重,斯隆疏忽了详细地询问柯里。

        柯里的参与对于《国家地理》杂志来说至关重要。后续在准备那篇文章过程中,当艾伦告诉他的编辑们要确保没有问题时,负责编辑的研究者凯西·马厄(Kathy B. Maher)认为她不会有什么麻烦,“因为柯里在做这件事,我完全相信他”。现在柯里承认了自己的失误:“我绝对应该亲自警告《国家地理》杂志,而不该指望别人去做。”当发表的日期一天天无情逼近的时候,他正在野外,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从加拿大到蒙古到欧洲到阿根廷,却忽视了犹他州正在发生的事情。

        8月2日,柯里和赛克斯夫妇在德克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高精度CT扫描仪前短暂会晤。该校的教授蒂莫西·罗(Timothy Rowe)和助手用仪器对古盗鸟化石进行了100小时以上的扫描,生成了一系列的图片,图片显示出化石上存在大量的断裂。他们发现化石总共由88个碎片组成。尽管经过了巧妙的拼接, 但有些裂缝的两边看上去仍不相匹配。作为把他列入研究论文作者的回报,罗同意只收取10,000美元的扫描费,费用则由国家地理协会给柯里的基金支付。

  

        在柯里来到地下实验室之前,罗和赛克斯已经仔细查看了扫描出的图片。按罗所说,扫描结果表明“尾部并非自然地连接到身体上”。他向赛克斯夫妇作了说明:“虽然很难说出口,但是我还是告诉了他们化石曾经很破碎,并很糟糕地、欺骗性地拼在了一起。这件标本有可能是假货。他们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那时我并不知道他们在化石上投资了80,000美元。”

        但是柯里却记得当他到达的时候,赛克斯夫妇和罗已经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认为身体和尾部确实属于同一动物。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罗和柯里明显对这一结论不满意,但他们屈从了赛克斯夫妇的压力。(如果徐星没有幸运地碰见第二块化石,罗和柯里今天还会沉浸在古盗鸟中,并和赛克斯夫妇共享荣耀。)所以他们仅满足于私下保留意见,也没有要求在文章中强调他们的怀疑。赛克斯坚持加快进程,消除不同意见,因为《国家地理》杂志文章的截稿期快到了。比尔·艾伦说:“如果有任何人暗示这个标本有问题,即便是在9月19日杂志送往印刷的时候,我也会终止它,虽然我们将因此损失约200,000美元。”

        赛克斯夫妇对事情的解释是:罗的CT扫描“不充分”,揭示的信息“甚至比裸眼能够看见的还少”,罗强调身体和尾部之间的裂缝是“为了想证明他实验室的重要性”。罗和赛克斯夫妇的争执主要源于自我的膨胀:罗因为这对夫妇的颐使气指和缺乏正规教育而鄙视他们,而赛克斯夫妇则反咬罗是“象牙塔里的学究”,野心勃勃,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惜牺牲任何人。

        柯里离开后,国家地理电视台为拍摄带羽毛恐龙的节目来到罗的实验室拍摄古盗鸟化石。但是没有人告诉摄制组或者斯隆他们之间的分歧。罗说他“只是被雇佣来做扫描”,国家地理协会的基金已经给柯里了,他应该替柯里保密。另外他补充道:“你知道泄露坏消息的人将会有什么下场。我对赛克斯夫妇会隐瞒消息一点也不知道。”这第二次警告。

        柯里在9月的第一个星期派凯文·奥兰伯克(Kevin Aulenbac),蒂勒尔博物馆的化石技师,前去布兰丁“修理”这件标本,即在显微镜下剔除骨骼周围的围岩,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观察化石。事情开始就很糟糕,奥兰伯克说他确信标本是由多块碎片拼接而成,尽管他不敢确定这些碎片是来自一个还是多个动物。赛克斯夫妇愤怒地回答说他的证据不充分。在返回阿尔伯塔的飞机上,奥兰伯克将他的发现写成了一份详细而尖刻的备忘录,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正在戈壁中的柯里,他断定古盗鸟标本“至少是由3件,甚至最多可能是由5件不同的标本组合起来的”。但他没有把它发给赛克斯夫妇,因而第三次警告也没有传到斯隆耳中。当斯隆问:“古盗鸟的修理工作进展如何?” 奥兰伯克很为难地回答道:“古盗鸟的修理工作非常好。”“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的发现?”,我问他。他回答说:“假如他问我对化石的看法,我会告诉他的。但那不是他所问的。”

        在华盛顿,斯隆回忆道,“我们只是在等待赛克斯和柯里就古盗鸟是否会飞达成一致。当我得到肯定的答案的时候,我告诉艾伦,‘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艾伦答应将文章中古盗鸟的部分突出,使之成为整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角。

        大约同时,在8月13日,描述古盗鸟科学论文的稿件在修改了近20遍后用特快寄往了伦敦的《自然》编辑部,同时寄了一份给在华盛顿的斯隆。论文的标题是《长着弛龙一样尾巴的带牙的鸟》(A New Toothed Bird with a Dromaeosaur-like Tail),作者依次为赛克斯、柯里、罗和徐星。文章的第一段写到:“来自中国的原始鸟…比已知最古老的化石鸟类——始祖鸟更为进步…有延长的杆状尾巴…与驰龙的尾部非常相似。”这篇论文的第二页中虽然没有特别强调,但提到了“右腿的副模已经被合并到主要石板上左腿的位置处,尾部也可能来自于石板的另一半。”这些问题在最后一页被重复。

        斯隆承认现在当他读到这里时应该能发现问题,“但在几个月前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可能在想,很好,参与研究的所有科学家似乎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劲。我当然觉察不出那条尾巴,或者身体的其它部位来自于其它动物。”

        论文第五页中提到:似鸟的生物长着驰龙一样的尾巴表明了从陆地跳跃的恐龙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存在以前不曾知晓的新物种。简而言之,这就是赛克斯将告诉《国家地理》的“缺失环节”(missing link)。

        最后,这篇论文附有一幅手绘的骨骼图,将右腿及脚和尾部以阴影表示。图注说明是:“腿和脚是粘到主板上的副模部分,我们相信尾部也是从副模粘上去的”。

        在论文抵达伦敦的途中,《自然》的编辑亨利·吉(Henry Gee)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国家地理协会公共事务办公室的巴巴拉·莫菲特(Barbara Moffet),表示他很生气。吉告诉莫菲特,他还没有收到论文,他已经没有时间及时送出稿件取进行同行评议,没机会按国家地理协会原计划那样,即在10月的新闻发布会和11月斯隆的文章发表前,让古盗鸟的论文刊登在9月的《自然》期刊上。吉同时把邮件抄送罗、柯里和徐星,但却没抄送赛克斯夫妇。

        在论文寄出后的第二天,8月14日,在罗的同事和斯隆不知晓的情况下,罗用电子邮件回复了吉。罗不满地写道:他已经被“卷入”这个项目,他不知道整件事情进行得如此糟糕;“赛克斯夫妇竭力和国家地理协会合演的公开马戏表演已背离了初衷,我只是希望其中科学的成分还没有完全丧失。”尽管如此,他还是说古盗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标本”,这就是为什么他还“留在这个快完蛋的团体”里;为什么他还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来尽力理清这件乱七八糟的事。斯隆读到发给他的消息后非常吃惊。他说:“假如那时罗哪怕只是稍稍让我们知道一点他的不满,所有事情就会截然不同。”

        8月20日,在给“亲爱的赛克斯博士”的电子邮件中,吉写到,“我们不打算考虑将这篇稿件发表在《自然》上的可能性。”吉没有指出论文是不充分或错误的,仅仅责备《国家地理》拒绝延期出版有关文章而使这篇论文无法得到充分的同行评议。

        于是,古盗鸟论文的作者们匆忙将论文稍加修改,然后投向另一份杂志——《科学》。《科学》期刊对文章进行评阅后做出了拒稿的决定,表示这项研究需要提供更多古盗鸟似鸟特征的证据。又一次修改论文。又一次被拒绝。又一次警告。

        甚至在上百万份镶有标志黄边的《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印刷之后,柯里和赛克斯仍继续向斯隆和艾伦保证论文肯定会在某个期刊发表,即使只是由布兰丁博物馆出版。但这项承诺却始终没能兑现,《国家地理》因此失去了它渴求的科学支持。

        10月15日,为记者们准备的“盛大表演”开始了。这篇文章被炒作成“缺失环节”的宣传,这促成了《国家地理》杂志后来的难堪。而问题也随之开始暴露。10月20至23日,古脊椎动物学会在丹佛开会,一些反对鸟类恐龙起源说的科学家在讨论会上借机对《国家地理》上的文章大加批评。谣言四处流传。罗提交了一篇CT扫描化石的文章。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前一份给吉的电子邮件中写到:“我发现我自己作为作者之一的文章被退回给了我们,说标本有拼接之嫌。我对那一点持有异议,但现在我们有研究它的工具了。”

        史密森学会的鸟类专家斯托尔斯·奥尔森(Storrs L. Olson),鸟类恐龙起源理论的主要反对者,猛烈地抨击了古盗鸟。奥尔森关注的主要事件之一,但绝不是他关注的唯一事件,是化石的命名权,即通常赋予作者在科学论文中描述标本的权利。正因如此,由于辽宁古盗鸟的名称唯一在《国家地理》斯托弗·斯隆署名的文章中发表,他便自动享有了这不可靠的殊荣。他的姓被加在化石名称的拉丁文全名之后: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 Sloan。如果文中只是简单地将其说成一个“未命名化石”的话,这个窘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斯隆告诉我。

        但是这些古生物学界内部的辩论不久就无足轻重了。12月20日,徐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的合作者以及斯隆,直接粉碎了所谓的“缺失环节”。“非常抱歉,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他以不祥的语言开了头。在辽宁的一次野外发掘中他发现了古盗鸟尾部的另一半,而且这部分和一个驰龙的身体相连。徐星能够清晰地看到(就像我一个月后在他北京的办公室中能看到的一样)尾部的印痕和其两侧一对黄色氧化铁斑点与粘在古盗鸟上的那一块化石碎片互为镜像,丝毫不差。“我敢百分之百保证…,”徐星写道,“我们不得不承认古盗鸟是一件伪造的标本。”整个混乱迅速结束了。

        《国家地理》在2000年3月号刊上刊登了经过修改的徐星来信,按他的要求把“伪造”改为“拼凑”。赛克斯夫妇非常失望,接着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还击,继续抱着一线希望。直到4月4日,在华盛顿古生物学家的一次集会上,他们最终承认了失败,赛克斯告诉大家他和西尔维亚犯了“愚蠢到极点的错误”。在那次由国家地理协会为结束混乱而组织的会议上,科学家们第一次并排检查了古盗鸟和徐星的第二块化石。他们认定古盗鸟的尾部毫无疑问属于第二块化石。

徐星在《国家地理》在2000年3月号刊上的来信原文及杂志社声明:

Forum-Feathers for T. rex? 

       After observing a new feathered dromaeosaur specimen in a private collection and comparing it with the fossil known as Archaeoraptor [pages 100-101], I have concluded that Archaeoraptor is a composite. The tail portions of the two fossils are identical, but other elements of the new specimen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Archaeoraptor, in fact more closely resembling Sinornishosaurus. Though I do not want to believe it, Archaeoraptor appears to be composed of a dromaeosaur tail and a bird body.

XU XING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Chinses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China

       Xu Xing is one of the scientists who originally examined Archaeoraptor. As we go to press, researchers in the U.S. report that CT scans of the fossil seem to confirm the observations cited in his letter. Results of the Society-funded examination of Archaeoraptor and details of new techniques that revealed anomalies in the fossil’s reconstruction will be published as soon as the studies are completed.

        羞愧的菲利普·柯里说卷入古盗鸟事件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蒂姆·罗则觉得该为自己辩护,他声称他的扫描从一开始就表明化石是伪造的。克里斯托弗·斯隆担心他已极大地损害了自己在杂志社的名声。“我想我带来了比预想多得多的东西,结果是我引入了一个妖怪。”比尔·艾伦说他学到了科学家长期共享的格言,“‘非凡的结论需要非凡的证据。’我们有一个非凡的结论,但只有很平常的证据。”

总结

        古盗鸟事件归根到底,是一起国际化石走私和巨额利润驱动下的商业行为给科学研究带来的灾难。该事件最恶劣的影响在于其降低了热河生物群化石的公信力,使科学家在后续有关热河群化石的研究中不得不单独澄清化石不存在伪造嫌疑。同时,古盗鸟化石从挖掘拼接到流入黑市交易市场走私出镜,也暴露了早年辽西地区严重的化石人为滥采滥挖破坏的巨大问题。在这期间,有大量珍贵重要的化石流向海外,甚至被外国科研机构收购用于科学研究。这造成了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严重流失,对我国古生物学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古盗鸟虽是拼接而成的人造“动物”,但其身体和尾巴却属于两种真实的新物种,即燕鸟(Yanornis)和小盗龙(Microraptor)。二者作为热河群中代表性的古鸟类和带羽毛兽脚类恐龙,为古生物学家对龙-鸟起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诸多重要的信息,相关研究成果也发表在《自然》和《科学》等顶尖学术期刊。热河生物群为研究中生代早白垩世的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源,我国古生物学家亦在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举世震惊的科研成果。这也反向促进了国家对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有关立法的完善。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