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聊聊RA】

来源:PETD亚洲善待导师组织

本人本科毕业,但因为自己的认知问题阴差阳错去了研究所做RA,到现在也差不多有四年时间了,期间本应该读上博士,但自身的怠惰,困惑,犹豫让自己踯躅不前,直到去年才逐渐了解自己作出决定。跟过两位老师,也与其他老师和工作人员浅浅交流过,也算是见识过研究型的研究所和民办高校的老师的风格,在此希望能总结一下这几年的经验,分享自己对RA这个职位的了解,让有类似困境的同学有些许参考。

先说结论,犹豫做全职RA的同学们,我的建议是,在面试前后一定要尽可能**全方面多方位最好实地考察团队的工作氛围和项目类型**。是一句废话,但我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谁会犹豫RA**

 相信每个考虑做RA的同学内心都顾虑万分,就我认识的RA来说,大家来做RA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归结下来其实理由并不多,无非是本科绩点不够未能保研但又不想考研找个科研岗位过渡以期申博或体验科研再决定要不要考研的,硕士课题组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希望换组读博或是硕士毕业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博士坑位,国外本科硕士刚回国还不太清楚国内就业市场,文章质量不够但短时间内无法脱离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也有本身学校、工作经历不是“很好”希望去“大组镀金”的。以上是我见过的RA类型,如有遗漏还请补充,总结下来,其实大家能看到其实RA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有“缺陷”的,因此在RA岗位上徘徊,作为RA的第一类人,我没有歧视大家的意思,但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我认识的绝大多数同学其实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或多或少的小毛病,希望在RA岗位(其实是不脱离科研的岗位,RA距离高校和研究所更近而已)上过渡完善,因此才将RA作为略微高强度的学业延长阶段。

 当然当然,这几年还有一类人,这类在老师眼中是比较吃香的,就是出国旅途不顺利滞留下来的本科硕士生,国内的研究所联培,西湖大学之类的民办高校等收留了很大一部分这种学生。他们一般不太会犹豫,但作为职业人员来源,他们也占了一部分,由此能看到这几年的RA质量越发地高了,老师们地”眼光“也开始水涨船高。

**RA是什么**

 RA,全称为Research associate,虽然和assistant reasearcher虽然看起来只是文字顺序之差,但入职要求、职责范围差别很大,RA 一般只需要本科毕业,懂相应专业知识,会实验操作,招录一般老板点头即可。高校的科研助理和研究所也有很大差别,主要在老板的期待不同。

 – 研究所

  这类RA的职责取决于研究所的招生资质和工作性质。

  有许多研究所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只能联培,联培名额一般不是很多,因此这类RA一般就是作为研究生用的,相对受到的训练也会更贴近研究生和科研思维。由于联培的成本和竞争程度,这类RA受到的压力会很大。工作内容一般是根据老板对应的课题规划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汇报,和普通硕士的工作内容大差不差。在经历1-2年的考核期或者排队期后就可以顺利走申请考核制读上博士。

  还有一类是转化性质的研究所,他们一般不是非常在乎文章发表,很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上,研发型工作不足1/5,因此这类RA更适应于高级蓝领。主要工作内容为产品线的搭建,项目的前期试错,一般不需要太多对项目的整体思考,也需要关注科研前沿,当然,如果有相关的能力,在项目后期也可以作为项目联系负责人对接企业和外部团队等,项目上市后很可能作为项目骨干升职,作为助理研究员等继续发光发热。

 – 高校和能够自己招生的研究所

  高校因为有自己的招生渠道,本科直博或考研、硕士考博或申请,RA只作为其中很小一部分,因此相对的待遇和前景有限。

  这类RA 也有两类。老板的名额没有招满或太少或者是课题组太大的。

  有些年轻老板国外刚回来,本身研究生名额就不多,甚至因为各种问题名额压根没招满的,还有刚申请了课题导致现有劳动力不足的,就会紧急招一批RA进来弥补产出。工作职责上还是根据课题组实际情况,内容和组内学生相同,是最贴近研究省的一类,如果老师恰好有名额,这类RA其实是最合适的。

  课题组一旦太大,各类管理问题,经验是超过15 人会比较明显,这类大佬PI会招专职管理的RA辅助课题组管理工作,就发展而言,这类RA和大PI距离更近,职责上和行政助理(院聘或所聘,属于行政管理队伍,不属科研团队队伍)更像,主要是组内的文字和实验材料准备以及活动安排等,但似乎是因为单位职位规划原因,很多老师会把这类助理作为RA 招聘,随着单位的管理更加完善后这个问题应该会得到解决。于此同时,这类RA也会较为稳定,主要看课题组发展、老板规划和个人管理能力,合适条件下长聘是没问题的,后期可以作为PI的行政秘书。

**RA的利弊**

 利弊总是相对的概念。相对公司而言,RA这个岗位可以贴近科研,但只受劳动法限制,比起学生会更加自由;可以任意提出科研想法和任意老板交流;和老师相处合适的情况下,总有办法可以回到学校继续攻读学位;工作环境相对轻松,办公室政治较少;大家自大学以来的环境大抵如此,也比较熟悉。相对学生而言,面对的是老师任意差遣的权利;没有学位压力;没有文章压力;没有导师的指导义务;没有宿舍便利;没有学校的各类面对学生才有的保障;而同时需要面对来自老板对研究生相同的期待,付出的是和课题组同频的工作节奏;更长的工作时间,项目压力且对课题的直接负责;收获的是和单位管理人员相同的员工福利;比起市场更低的价格;来自导师的不受”保障“的训练。相对正经的学校行政科研队伍,来去的权力完全受导师决定,不可能保证的上下班时间,更强势的思维要求,既要循规蹈矩,又不能徇旧守规而需要创新。

**一点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综上,RA这个职位在更多情况下是国内学生在gap year下的过渡选择,是进入人生下一个选择的手段,在下,没有人会把这个职位作为目标,在上,也没有人会把RA作为发展的储备。因此,要不要做RA,全在乎内心的选择。选择之前,把这个职位当作当年的高考志愿,考研的目标,细细斟酌,广泛的调查,充分地沟通,实地地考察,仔细地约定,再细致地准备也是不过分的。我们已经错过了一些成长,我们不该再继续犹豫时光,一旦下定决心,请大家务必全身心的投入,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万全地准备,然后离职,大步向前。

@字母哥T: 其实对于资质一般的孩子,先做一两年RA过渡,然后再提升学历,找机会,是不错的选择。可惜现在的孩子,社会经验太少了,又太在意确定性的机会了。可能年轻人的机会就是大把大把的,这种边角料机会,不会太在意吧。

@_pei_pei_: 我们所管ra就叫科辅工  如果老板用一个“你有机会读博”的理由可以无视劳动法并给出低劣的待遇  那…

@Paprika的冒险: RA真的谨慎入坑,尤其是国内只会画饼来无视劳动法白嫖劳动力的老板真的不少。

@再無二丁目: 我对RA的理解:硕士后,postmaster

@Double_doubly: 现在专门有全职ra的项目了 叫predoc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