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曾统计过下载量最高的碳中和研究,当时最高的仅有7000多次下载。今天再重新访问知网数据,碳中和相关论文已达到16万份,国内所有碳中和相关论文中,单篇下载量最高的已经突破了4万次,排名前二十的总下载次数为30万次!
重要是,这次排名中会有不少研究未来会是行业经典,所论述观点、趋势、方案将更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为什么大家都在学习这些论文,到底讲了什么?我总结了这20项研究的核心内容,分享给大家。
查看20篇论文,请在后台回复“0117”,查看下载方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下载。
NO.1
《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
作者:胡鞍钢
下载次数:4.2万
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成为雄心勃勃的”中国方案”与路线图。
在阐释中国减排承诺及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也是实现绿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机遇;中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核心目标,须建立倒逼机制,分为四个十年阶段、八个五年规划,逐步推动绿色改革绿色创新;进而明确提出了20个方面的主要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即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速约束性目标、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消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等等,以形成”政策合力””协同效应”,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有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
NO.2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
作者:王灿等
下载次数:2.7万
主要内容:作为排放量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达峰后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快地实现碳中和愿景,任务异常艰巨政府、企业、个人在迈向碳中和愿景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需要科学的政策体系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和人才朝着碳中和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推广应用方向快速汇集。
NO.3
《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经济转型路径与政策研究》
作者:张希良等
下载次数:2.2万
主要内容:研究表明,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60 年单位GDP能源 消费相比当前下降75%以上;持续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优化,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大力推进电气化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206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至70%以上,非化石电力在电力供应中比重提升至90%以上,电力系统在2045~2050年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碳定价机制将在碳中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激励。
NO.4
《“碳达峰碳中和”:挑战与对策》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欧阳志远等
下载次数:1.7万
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双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考虑和规划; 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碳中和起点强度等方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多重阻力和艰巨的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考虑减排与增汇两种途径,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平衡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路线之间的成本差额,引导资本 流向低碳技术领域; 着力突破清洁能源利用的瓶颈,切实改变能源结构,全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转型。
NO.5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林伯强
下载次数:1.7万
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 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 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 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
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 经济增长需 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 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
NO.6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于碧莹等
下载次数:1.6万
主要内容:利用自主研发的国家能源技术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中长期碳排放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分析了不同情景下,能源系统、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以及碳汇的贡献程度。
研究发现,全国碳排放量有望于2025年达峰,峰值约108亿吨。到2060年,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仍将存在3亿~31亿吨,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行业,需要森林、海洋碳汇来吸收。
NO.7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庄贵阳
下载次数:1.6万
主要内容: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具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超前谋划,科学部署。
NO.8
《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安国俊
下载次数:1.4万
主要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针对目前绿色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普遍存在的缺少相关标准、激励创新机制、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建议丰富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发展激励创新制度和国际合作框架,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气候融资试点。
NO.9
《 何谓“碳中和”?》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邓旭等
下载次数:1.4万
主要内容:展示了29个经济体中和目标的实现日期、目标约束力、提出时间以及气体类型。中和目标的法律约束力主要可以分为3个等级:法律规定、提交协定和政策宣示,约束力递减。以立法形式承诺中和的国家包括瑞典、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6个欧盟成员国及英国,以及大洋洲的新西兰,均为发达国家。
NO.10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邹才能等
下载次数:1.2万
主要内容:碳中和是人类发展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治、资源、技术、市场、能源结构等诸多挑战。提出碳替代、 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碳替代将是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新能源已经成为第3次能源转换的主角,未来将成为碳中和的主导。
人工碳转化技术 是连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桥梁,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预测 2030 年中国碳达峰的峰值约 110*108t。按照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 2060年中国碳排放将分别降至22*108,33*108,44*108t。
NO.11
《碳中和目标下ESG体系对资本市场影响研究》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安国俊等
下载次数:1.1万
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策背景,深入剖析ESG体系框架并探讨国内ESG体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同时,基于沪深300成分股企业2015年上半年到2019年下半年的财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别研究ESG综合评分、环境责任评分、社会责任评分、公司治理评分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发现ESG评分体系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推动“十四五”期间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政策进一步落地实施,有效推进碳 中和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意义。
NO.12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杜之利等
下载次数:1.1万
主要内容:本文基于森林碳汇核算公式推导出碳汇空间效应模型,根据 1990—2015 年全球1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分析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间的森林碳汇溢出效应。结果表明: 各国森林碳汇的发展往往无法独善其身。
非政府组织活跃度能够促进本国森林碳汇的发展,但具有负向的外溢效应; 森林面积的增长虽然对本国碳储量密 度没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其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对邻国具有较大的正向溢出效应; 薪柴的使用会对环境有正向反馈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也能带来正向影响,表明森林可进行适量 但不过度的砍伐。
NO.13
《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邹才能等
下载次数:1万
主要内容:能源转型是指人类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从油气到新能源、从有碳到无碳的发展趋势,是能源形态、能源技术、能源结构、能源管理等能源体系主体要素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以清洁、无碳、智能、高效为核心的“新能源”+“智能源”能源体系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NO.14
《“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研究》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鲁政委等
下载次数:1万
主要内容:从国际主要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碳市场的金融化特征将逐步加深,碳金融市场应运而生,与碳市场相辅相成。而在我国,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总体偏低,尽管部分地方碳市场在碳金融产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然缺乏系统的碳金融市场。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深入研究分析我国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推动碳市场在实现我国碳中和愿景 中充分发挥作用。
NO.15
《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徐政等
下载次数:1万
主要内容:“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 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
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 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 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NO.16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郭丰等
下载次数:9504
主要内容: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在城市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造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使用2011—2019年中国22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识别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
NO.17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与世界》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张中祥
下载次数:9439
主要内容:中国一直维护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多边机制来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虽然中国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并不令人意外,但承诺碳中和出人意料。
由于中国承诺实现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需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低碳化无碳化深度调整,压实地方和行业主体责任,推进各地区、各行业有序达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量投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和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撬动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中国与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与协调,推进碳中和进程中的国际合作,尽快制定出能被广泛接受的政策指南,避免单方面采取措施可能带来的冲突。
NO.18
《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杨元合等
下载次数:9372
主要内容: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碳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根据全球碳收支评估报告。
NO.19
《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挑战》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信瑶瑶等
下载次数:9305
主要内容: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中国现已建立了完善的绿色金 融政策体系,总体呈现出战略化、整体化和协同化的特征。绿色金融实践沿着国内、国际两条线索,经历了 从构建体系到完善机制、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发展历程。
但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绿色转型或可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中国碳中和也缺乏相应金融支持,而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绿色金 融体系与碳中和目标不匹配。为此,中国应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转型风险意识并优 化风险治理机制,建立可持续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及立足国情探索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NO.20
《 我国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如需下载,请在后台回复“0117”
作者:舒印彪等
下载次数:9305
主要内容:电力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在电力碳预算评估的基础上构建深度低碳、零碳、负碳3类电力转型情景,研判电力需求等关键边界条件,构建路径规划优化模型;采用GESP-V软件包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不同情景下包含电源结构、电力碳排放、电力供应成本在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探讨并剖析煤电发展定位、新能源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多元化供应、电力平衡等实现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稳妥规划转型节奏,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统筹电力全链条技术与产业布局;优化完善利益平衡统筹兼顾的市场机制,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政策、技术、机制协同,推动中长期我国电力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